葛順鄉本身是個大村莊,住著百十戶村民,是寧國西部山區數一數二的重鎮。村裡有條十字街,連接著通向外縣的通衢。街口的北邊有一座大宅院臨街而建,粉牆黛瓦,朱漆大門,氣勢逼人。
劉賢臣看到此番景象,有些哭笑不得。他喊醒了那人,取出委任狀朝桌上一拍,說:起來,我是新任鄉長,這座屋子由我領受了。你先把鄉公所的賬冊拿出來。那人站了起來,揉揉眼睛,細心看了看,頓時恭敬地說:是劉鄉長啊,失敬失敬。劉鄉長要甚麼賬冊?劉賢臣說:全鄉的人丁保甲簿籍、賦租交納賬簿、辦公文書大印。那人從褲腰裡取出一串鑰匙,找出一把翻開了身後的一個櫥櫃,抱出一摞簿籍放到桌上,說:這是全鄉的人丁登記和各保甲名冊,田賦地租賬冊和文書印章都在我家老爺手裡。哪個老爺?是葛尚德老爺。你把統統的櫃子全都翻開,那人依言翻開櫃門,內裡空空如也。劉賢臣命他交出鑰匙,再叫他帶路察看各個房間。這時徐長勝他們已把屋前屋後查抄了一遍,屋後另有三四間屋子,能當作夥房柴房利用,也能住人。夥房裡有現成的炊具,楊少良掌管著錢物,跑到隔壁的農家買來米糧蔬菜,再加上一束鹹肉。這幫小傢夥們非常勤奮無能,不消大人叮嚀,一齊脫手洗鍋涮盆,淘米洗菜,生火做飯,工夫不大已是飯熟菜香了。
寧國至葛順鄉不到百裡,沿著西津河邊的通衢,步行一天半就能達到。中秋節前一天,葉首誌、劉賢臣領著世人啟程上路。劉賢臣騎著一匹高頭騾子,走在步隊前頭。昨夜與葉首誌敞高興扉一番長談,肯定了他此後的人生走向,主動要求插手步隊。促進他作出這一決定的首要身分,是他這一段時候與葉首誌的深切來往,明白了救國救民的真諦地點。另一個身分是他叔父托人帶信,奉告他堂兄劉寅已經插手了新四軍,他豈能掉隊?他現在的表情,如同麵前一碧如洗的藍天,格外澄明透亮,令人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