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一事震驚朝野,即使林徹當年不過一黃口小兒,亦能發覺此中必有隱情,這鬱文善當了整三年的涼州知府,鸛洪山的匪賊有冇有膽量截殺葛菁,他豈會不知?林徹知他不能蠢成這般,因此斟了杯酒,等著聽他接下來要說甚麼。
蔡相說的是內閣首輔、文華閣大學士、吏部尚書蔡客行,提及來還是鬱文善的座師,林徹此時提起他,天然是不肯意多申明珠族姬的事兒,鬱文善心領神會:“自我三十一年前入仕,也有三十一年冇能見著蔡相了。”
鬱文善道:“賢侄有所不知,漕運總督府管著四府三州的漕運,雖我確任一方處所官兒,但管不著他們,交集未幾的。不過王大人我當然是見過的,賢侄也曉得,我同貴府上大奶奶係同親,也是頭一回到蘇地去,聽到甚麼‘四大師族’,甚麼‘東海貧乏白玉床,龍王請來江南王’,但是唬了一跳呢。賢侄怎地俄然提起他來?”
“也冇甚麼,”林徹嘲笑著想,怎的漕運衙門就和本地知府知州無甚聯絡,林海的鹽務衙門就非得受金陵等統領?本來發言做主的還是那些人,他們真把江南當本身的地兒,能稱王稱霸了?“這位王大人,是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應嘉的半子,我們本年回故鄉祭祖,同他們家鬨過不痛快。”
照理說這句話前麵就該跟著“並不是甚麼大事”之類的,然後林徹該風雅地提出來也能夠稍稍指導一下他兒子。不過林徹明顯冇有客氣的意義,倒讓鬱文善鬆了一口氣——林二郎名聲雖響,但有很多是為了太上皇的名聲所加上去的,就算是真的,那也是用在寫詩作賦上的,他的八股文章也不能說必然文思泉湧,就算是真的,客氣性的一兩句的指導也竄改不了甚麼,能少欠一份情麵倒也是好的。
“舍妹還在孝裡。說實話,為了要不要給三伯父守孝,我們也躊躇了大半個月,論理該守的,但是蔡相說既出了三服了,不必守那麼久,晉陽也離不得大哥,實話說,還存了些私心,舍弟已經為了來歲的大考籌辦了太多了,讓他拖個三年,隻怕不是身子垮了,就是心先塌了。”
林徹捂著額頭道:“我也冇說不探聽啊。”
提及亡妻,鬱文善也是一頭慌亂:“賢侄有所不知,我遷至都城,按理也該拜訪舊友,交友新朋,然內人早逝,兒媳也不善寒暄,就連女兒都嫁的遠,幫不上忙——倒是貴府上有福分,不說令妹就嫁在京裡,彷彿又多了位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