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的未成年人,包含還冇上小學的孩子一共有260多個,這纔來了一百多個呢。不過,顛末我們統計,屬於留守兒童的隻要71個,此中39個是貧苦戶家的孩子,32個是非貧苦戶的孩子。但是我們村上也籌議了一下,即便我們這個項目是針對留守兒童,那麼對非貧苦戶的留守兒童也要一視同仁,對他們也要一樣關愛,這對調和村官方的乾係,措置好乾群乾係有龐大的感化,以是就給你們添費事了。”張軍笑著與成都來的項目組組長汪俊飛握手時先容說。
“老輩子,發東西要比及九點鐘了,現在才七點鐘,東西還在縣城冇有拉過來呢。你們先歸去吃早餐,八點半過來就行了哈,每個娃娃都有的,不消焦急哈。”張軍大聲地說,對方聽了應對著轉成分開了,隻不過隔得較遠,張軍洗漱的時候冇戴眼鏡,也冇看清楚是哪一家的。
張軍則細心地在電腦上對比著幾份名單,彆離是貧苦戶留守兒童名單、非貧苦戶留守兒童名單,以及非貧苦戶門生名單。至於非貧苦戶又非留守兒童的,則冇有列入此次“小善叔叔信箱”公益項目標攙扶範圍,提及來此次公益項目標重點是那71個留守兒童。
“孩子們,請你們記著,爸爸媽媽冇有在家伴隨你們,並不是他們不愛你們,而恰是因為他們太愛你們了。他們外出打工,是為了贏利給家裡蓋新屋子,給你買新書包新衣服,給你籌辦新的房間和書桌,是為了讓你今後過上更好的餬口。
駐村後,事情確切比起在單位要累很多,特彆是常常都要訪問貧苦戶,每天起碼走三萬多步,加上清算質料,常常早晨都要十一點過才氣歇息。但是因為一向對峙煆煉,以是張軍倒也不感覺累。更不感覺苦,因為比起小時候八歲開端學做飯,十一歲開端下田打穀子乾農活,現在餬口好太多了,事情隻能說很充分,真不算苦的。
八點半前,羅主委帶著“小善叔叔信箱”公益項目組的人過來了,還帶來了發送的禮品,而縣委統戰部是鄭副部長前來的,鎮上的帶領則因為明天上午開全部會冇有空下來。
八點過,連續就有村民帶著小孩子過來了,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帶著孫子、孫女來的。龍溪村統共有村民556戶人,戶籍人丁2463人,小學以上未成年孩子182人,此中屬於貧苦戶的孩子68人,而這些人中屬於留守兒童的,即父母兩邊都不在家的隻要39人,其他孩子父母都有一方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