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左邊的漁船還是右邊的戰船,都已經做好了渡江的籌辦,隻等吳軍上船以後,它們便能夠立即解纜,橫渡長江了。
江麵上擠滿了船隻,密密麻麻的,有如過江之鯽,充滿在長江水道上。
明顯這支水軍船隊也是獲得了陸抗的號令的,以是對徐春的要求還是非常的共同。
麵對步協丟臉的神采,巴丘令也隻能是訕訕一笑,陸抗給他的時候太倉促了,他也是儘了最大的儘力纔算是征集到這麼些漁船,想再找更多更大的船,他真的是無能為力了。
這方麵巴丘令做的事情倒是比較的周到,固然渡船是少了一些,但全數齊劃一整地排成了一排,緊靠著岸邊,以便利吳軍乘坐。
隻是徐春不曉得的是,現在湊趣陸抗,彷彿晚了些吧,陸抗本身都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狀況了,情勢芨芨可危,究竟最後的局勢將如何演變,誰也無可瞻望,以是陸抗現在真得偶然去提攜於他,就算是提攜他當個太守,也是冇有任何的意義的,因為巴丘所屬的郡,估計很快也就要淪亡了。
簡樸地扣問了幾句以後,步協便直奔渡口船埠而去,陸抗所率的雄師就在身後,很快就會到達巴丘,步協身為前鋒,天然起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感化,為主力軍隊的進步締造前提,如果陸抗的雄師趕到巴丘以後,步協還冇有開端渡江,大量的人馬擁堵在狹小的巴丘渡口,那但是要出大事的。
不過吳國現在的殘留的戰船,也大多隻是蒙衝艦了,蒙衝艦船身狹長,光是海員槳手就占有了大部分的位置,以是蒙衝的運載才氣,還不及洞庭漁民的漁船。
不過徐春拿出了米來給漁民每人分了五鬥,倒是讓這些漁民大感不測,之前官府向來苛捐冗賦數不堪數,這些漁民辛苦捕魚一天,一大半的支出都會被官府收繳,剩下的賦稅養家餬口都非常的困難。
徐春如此地賣力,還不是為了湊趣陸抗嗎,現在天子駕崩,大將軍陸抗就是真正的荊州之主,如果他能抱緊陸抗的大腿的話,那麼必然是出息無窮。
船埠中間往右的是吳軍的戰船,這些戰船都是從武昌流亡到巴丘來的,實在徐春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底子就批示不動這些戰船,之以是讓戰船停靠在船埠右麵的位置,也是徐春主動地來和水軍將領協商的成果。
陸路上陸抗安排了一些斷後的步隊來阻擊魏軍的追擊,但在水路上,吳軍還真冇有甚麼力量能防備得了魏軍,隻能是搶時候渡江了,爭奪在魏軍海軍殺來之前,吳軍全數度太長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