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屈辱的徐經[第1頁/共4頁]

“伯安兄,傳聞徐經已經歸天了,不知他安葬在那裡?”馬車上的周重向王守仁開口扣問道,當年的考場舞弊案,底子就是子虛烏有,乃至在已經決定的登科試卷中,也冇有唐伯虎和徐經的試卷,也就是說,兩人實在已經落榜了,既然落榜,那就更不成能存著泄題一說,可惜當時彆的落榜的讀書人鬨的很凶,以是孝宗天子不得不各打五十大板,唐伯虎和徐經也被髮往縣衙擔負小吏,並且永久不得插手科舉,成果就形成了兩人的悲劇。

周重與王守仁將手中的生果與野花放在徐經的墓前,然後又將壺中的酒撒在墓前,一場簡樸的拜祭也就算完成了,隻不過周重和王守仁兩人的心中卻都是沉甸甸的。

鬆江府通往南京江陰縣的官道上,周重與王守仁坐在一輛廣大的馬車上,兩人邊走邊聊,談天的內容倒是關於一小我,也就是之前王守仁保舉的探礦大師,此人姓徐名納,字南山,就住在南京江陰縣中,平時除了閉門讀書,教誨幾個弟子外,剩下的時候幾近都在大明各地遊曆,此次王守仁曉得對方剛好就在家裡,因而才向周重保舉了對方,籌算讓這小我擔負總督府派往南洋的探礦官員。

馬車轔轔而行,很快就進入到江陰縣內,而當馬車顛末一座低矮的土山之時,一向冇有說話的王守仁俄然指著門路旁的土山道:“大人請看,這座就是安葬著直夫兄的砂山,而在砂山的另一側,就是徐氏家屬的聚居地,徐家的萬卷樓也就在那邊,當初我曾經有倖進入萬卷樓借閱樓中的冊本。”

彆的徐家出過數個非常馳名譽的讀書人,比如已顛季世的徐頤、徐元獻父子二人,此中徐頤做過大明的中書舍人,與李東陽友情莫逆。徐元獻則是南京一帶馳名的神童,十歲就能賦詩,二十六歲插手鄉試,就考中了第三名,一時候名聲大噪,可惜徐元獻命短。在二十九歲時就歸天了,留下一個兒子名叫徐經,也一樣是聰明非常,而這個徐經就是與唐伯虎一起插手科舉,成果因為遭到考場舞弊案連累。使得平生都冇法再插手科舉的阿誰徐經。

或許是徐經的遭受過分沉重,以是接下來周重與王守仁都冇有再說話,此中王守仁看著窗外深思,而周重則在回想著本身這幾年的經曆,一時候車內的氛圍也有些沉悶。

提及江陰徐氏,在南京一帶但是馳名的世家大族。家屬中有一座藏書樓名曰“萬卷樓”,樓中藏書不成計數,並且徐家為人豪放,對於鄉間的讀書人非常風雅,那些家道貧寒的讀書人都能夠到萬卷樓中借閱。這對於大明這個期間的讀書人來講,可謂是非常的可貴,畢竟這個年代的冊本可都是貴重物品,普通人底子不肯不測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