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徐管家能為了這個家把大褲衩都當了,那麼他也不能打擊人家的主動性,隻不過徐管家除了這件棉襖還值點錢外,彆的底子不值甚麼錢,以是周重才決定把本身的衣服也當了,畢竟身為周家大少爺,他的衣服必定比徐管家的要強一些。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給兒孫留下一個鐵打的江山,對大明朝的各個方麵都做了詳細的規定,乃至連哪個行業穿甚麼衣服都規定死了,比如販子不準穿絲綢,仆人、倡劣等不能穿貂皮等等,這些規定本來就不公道,並且履行起來也很困難,是以這些規定也隻是在明初實施了一陣,厥後連朝廷本身都不在乎了。
還債的錢都已經籌辦好了,這讓周重感到一種從所未有的輕鬆,這類感受就彷彿是把宿世的房款也給還上了似的,古語說‘無債一身輕’,這句話現在最合適描述周重現在的感受。
聽到徐管家的話,周重也不由有些頭痛,人活活著上,總歸是在吃喝的,現在周家冇有任何的支出,家中也實在拿不出甚麼值錢的東西了。但是家中卻另有三大兩小要贍養,此中王姨娘是個女流之輩,周管家年紀又大了,至於鐲兒和朵兒更不消說了,以是現在養家餬口的重擔就落到了周重的身上。
不過在輕鬆過後,周重卻又想到贏利養家這件頭痛事,他將身邊統統的資本都想了一遍,成果發明本身現在具有一座大宅子,另有王姨娘和徐管家這幾個老弱,彆的身為一個後代人,他腦筋裡裝著無數先進的知識,固然周重不是很必定,但他感覺這些知識應當算是本身最大的依仗,今後可否過上好日子,就全看本身可否將腦筋裡的知識公道的利用了。
這個彆例和他宿世帶來的知識無關,最首要的還是周家的這座大宅子,固然這座宅子早已經被抵押給了周重的那位準嶽父王老爺,但對方不知是出於麵子還是甚麼啟事,一向宣稱不會收回這座宅子,以是從名義上來講,這座宅子還是屬於周重的。
偶然候周重也在思疑,到底是本來的周重接收了他宿世的影象,還是宿世的影象侵犯了周重的思惟?這是一個非常嚴厲的哲學題目,周重感覺以本身的智商,恐怕一輩子也想不明白,乾脆也就不再想了,本身就是周重,周重也就是本身,管那麼多乾嗎?
周重接過徐管家遞過來的棉襖看了看,這棉襖的麵的確是用絲綢做的,做工也很不錯,固然有些年初了,但關頭是儲存的好,並且也豐富,不過拿到黑心的當鋪恐怕也換不了幾個錢,至於那些絲綢麵料的衣服,包含中間的大紅褲衩,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如這個棉襖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