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第三點,就是每十年我們唐家人去拜祭先祖的宅兆時,堂叔還會送給家屬中人幾本書,能夠不費錢拿到。為了書架上擺放都雅些,剩下的書也隻能買堂叔得了。”唐瑛又笑著說道。不過她內心鬆了一口氣。因為發明瞭允熥與之前的朱師躅有一些分歧,固然她不至於就是以思疑麵前之人與朱師躅不是同一小我,但不自發地摸索了一下。摸索的成果顯現,麵前此人與她喜好的人是同一小我。
唐瑛一邊說著,一邊來到允熥身邊,瞧了瞧他正看的內容,又道:“當時本錢家對工人的壓榨之恨,工人的餬口之差,講義上隻是輕描淡寫的說了說罷了。聞名汗青學家唐敬知寫過一本《第二次社會反動前工人的處境》,我記得有一段是如許寫的:工人支出之微薄,使得他們為了幾分錢與彆人打鬥,為了幾塊錢便能夠殺人,女人因隻代價1分錢的東西能與鄰居對罵一整天,兒童為了掠取某些‘美意’的富人的少量恩賜而將其彆人打的鼻青臉腫。這並不是因為工人家庭的品德程度低下,而是因為1分錢就是他們一頓飯的飯錢,1角錢就是一戶人家一天的餬口費。”
“不但如此,他們還死力拉長工人的事情時候。每個成年工人非論男女每天起碼要事情14個小時,最多乃至達到16個小時;就算是童工,每天也要事情10個小時以上。”
“他們起首竄改了政治軌製。在各省與中心,呈現了議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或許有些人以為,呈現議會是一件功德,但在當時,隻要財產超越1000元的人才氣成為推舉人,財產超越10000元才氣成為被推舉人,並且必須是年滿二十歲的男性。天下隻要不到6%的人合適這些前提,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本錢家,隻要極少數是以地租或高利貸為生的貴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也算是本錢家。完整由本錢家推舉出來、由本錢家擔負議員的議會如何能夠出台違揹他們本身好處的法案?”
“本錢家的傾銷行動是不分藩屬國或其他國度的,十足一視同仁,或者作為原質料產地,或者作為產品發賣市場。藩國公眾在待趕上和印度人一樣,除了極少數經銷商以外,藩國其他統統人的好處都遭到侵害,無數人本來餬口充足的人停業淪為赤貧;本來就不敷裕的人更加艱钜。與中原的工人農夫一樣,他們對中心當局和本錢家非常不滿。本錢家的做法對帝國聯邦形成了極大的粉碎,一向到本日,仍未能完整修複當時形成的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