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偽帝胡漢蒼,城破以後穿戴淺顯百姓衣服,企圖矇混,後一日被陳元之發覺,我軍今已生俘其人。臣敢問陛下,是將此人送至廣州城,或是臨時留在乂安。”

這時坐在他左手邊的允炆也對他恭賀道:“恭賀官家,大明之兵篡奪乂安、活捉胡漢蒼了!撻伐安南之戰看來頓時就要結束。”

這封奏摺允熥還冇有看完的時候就已經滿臉就都是憂色。真是太值得歡暢了,何榮所部不但攻陷了乂安城,更活捉了安南現在的國君胡漢蒼。縱使胡漢蒼權力不大,國政仍舊由胡季犛把持,可胡漢蒼畢竟是此時安南名義上的國君,活捉他意義嚴峻,能夠極大的震懾仍在抵當的安南文武百官。

“何榮多數是在安南海岸勝利登岸了,傳信返來讓朕放心。”允熥對朱有燉說道。

不過話雖如此說,可允熥並未對何榮抱多大希冀。何榮所部位於安南本地,當初分撥這一起兵的目標就是堵住胡氏父子南逃的門路,冇希冀他們能立下多大的功績;何況臘月二十三日傳來的動靜還是何榮仍在海上飄著,不過幾日的工夫能立下甚麼大功。

“馴象衛批示同知我來也,為雄師攻陷乂安城立下大功,朕加其批示使銜,犒賞金銀財帛。”

隻見奏摺上寫著:“……,臘月二十四日淩晨,臣帶領所部於平章登岸,隨後南下直撲興賢港,奪之,剿安南兵三千,收降兩千,奪大炮五門。”

“但以後是否要加封讚儀為安北國君還要考慮。陳朝一貫忠順大明,還是搜尋一名陳朝的後嗣為國君更加安妥。固然近支已經全被胡氏父子所殺,但必然另有遠支殘存,可從中擇一賢報酬君。”

“何況安南一貫戀慕我大明,加封讚儀為君恰好能夠讓他們沐浴我大明的教養,豈不美哉?”

“投降之安南主將陳元之,報臣曰:‘偽帝胡漢蒼正在乂安城,且城中守兵不過兩萬,將軍宜速速進兵攻之。若遲,則偽帝胡漢蒼偵知天兵登岸之事,必從各處征調將士守城,則乂安難下。’”

“官家,聽傳令的將士說,是何將軍派人六百裡加急送到廣州城的。”王喜答道。

王喜承諾一聲,又從允熥手裡接過這兩封奏摺,施禮退下。

亥時初,持續一個半時候的春晚結束,允熥又和大師談笑幾句,分開了此處。

“臣聞之,便可點起五六萬兵馬日夜行軍趕往乂安城,於二十五日中午趕至城下,旋即攻城。守城之安南兵將意誌不堅,戰至伴晚時分全軍大潰,我軍遂占據乂安城。”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