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郎君,見過三郎。”朱裪也忙站起來施禮。
“朝鮮的事情叔叔也時有耳聞,偶然也會向貢使探聽。厚伯(朱褆),傳聞你前年得了一個女兒?”允熥又彷彿嘮家常似的說道。
“嗯,”朱褆狠點頭:“在侄兒看來,天下間冇有更加聰明聰明的孩子了。天然,這是在朝鮮海內,叔叔的諸後代是侄兒之女千萬比不得的。”
“叔叔瞧著你們本年有一件貢品非常好。叔叔也獲得過幾隻海東青了,但都比不上此次你們進貢來的這隻。不但叔叔非常喜好,淮南也非常喜好,常常帶出去打獵,每次都能發明獵物。如許好的東西,為何遺德(李芳遠)不本身留下?”允熥笑道。
允熥則持續對朱裪說道:“元正,固然這是叔叔頭一次見你,但你的名字在前次厚伯前來朝貢之時已經聽他提起過了。厚伯說你非常愛好讀書,廢寢忘食手不釋卷。還說有一次遺德見你整日讀書擔憂你的身子受不了,用心將宮中的書都藏了起來,可你仍然找出一本將來得及收走的書津津有味的讀起來。”允熥笑道。
“啟稟叔叔,聽到叔叔與長兄聊起孩子,侄兒想起侄兒也已經結婚兩年,但尚未有孩子,內心感覺有些沉悶,一時並未說話。”朱裪忙道。
他又與朱褆閒談幾句,俄然轉過甚看向朱裪:“元正,叔叔與厚伯談天,你如何不說話?”
“這也算不上甚麼教誨。”允熥笑道。
允熥回想偷偷派到朝鮮的錦衣衛傳返來的動靜:朝鮮王之第三子非常愛好讀書,博學多才,朝鮮王經常誇獎起聰明;反而對世子朱褆略有不滿,以為其欠好學問,沉於聲色。又抬開端當真打量了朱裪幾眼,見他確切透出一股書卷氣,但卻又不像純粹的墨客,並且長得眉清目秀,剛纔坐在一旁聆聽他與朱褆說話時也非常守禮,不由得心中暗歎:‘看起來,朱裪比朱褆更加超卓。’
朱裪耳朵微微泛紅,說道:“侄兒隻是喜好讀書。書中所寫的賢人之事理、前人之治國施政、曆朝曆代之典章法規、先賢之逸聞趣事等,侄兒都喜好看。以是書讀得就多了些。”
“見過郎君,見過三郎。”朱褆忙道。
這時文垣與文圻二人從內裡走出去,對允熥躬身施禮道:“父親。”
“哈哈,你不消如許說。莫非臣下的後代就不能比叔叔的後代更加聰明聰明瞭?如果叔叔之子並不聰明,莫非你們誇他聰明,他就非常聰明瞭?不過這隻是叔叔打的比方,並不是說叔叔之子並不聰明。”允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