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一筆大生意[第1頁/共4頁]

也恰是因為如此,燕北對台灣非常對勁,來到這裡後就不肯意分開,乃至連齊王府的長史也不肯意再做了,轉而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大販子。以是他在聽到王況說是件大買賣時,當時眼睛就亮了,當下開口問道:“王兄,到底是甚麼大買賣,竟然讓你們兩人都吃不下?”

燕北聽到王況說的如此誇大,當下也有些不通道:“王兄,以你我的氣力,再加上你身後聯絡的大販子,恐怕這台灣商界近三分之一的力量都合在一起,如此薄弱的財力,另有甚麼大買賣是我們吞不下的?”

崔玉說到這裡,毫無君子風采的嚥了一下口水,然後這才接著又道:“不過林邑的糧食產量雖高,但是產出來的糧食畢竟還把握在林邑國的手中,賣不賣底子不是我們說了算,以是在常日的買賣裡,林邑國常常以不賣糧食威脅我們,逼我們上漲糧食的收買代價,特彆是前段時候,他們竟然要將糧價提到每石四十文,但我們大唐的糧價也才每石五十文擺佈,固然此中另有十文的差價,但是加上海上的運輸、倉儲、保管等用度,我們根基冇甚麼賺頭了,以是現在林邑那邊的糧食買賣已經僵在那邊,如果對方不貶價的話,估計本年的糧食買賣又要泡湯了。”

“那你們想給林邑甚麼樣的色彩?”燕北將本身的鎮靜強壓下來,非常沉著的開口道。他現在是個販子,在商言商,以是他現在最體貼的,是本身在這件買賣上支出甚麼代價?至於酬謝,這個能夠今後漸漸談,畢竟以他們三人的友情,對方必定不會讓本身虧損。

但是在台灣這裡卻冇有甚麼顧及,這裡本來就是一片經商的天國,四周的人大部分都是販子,再加下台灣固然大力生長蒔植園經濟,但是貿易卻還是最首要的支柱財產,以是經商的氛圍非常稠密,不管是官方還是官方,都對經商冇有甚麼太大的輕視,這已經成為了台灣的一個特性。

彆的還燕北還記得,當初前隋時,就和林邑打了一仗,成果前隋派了一萬餘人的軍隊,就把林邑國王從陸地趕到了海島上,要不是將士冇法適應本地的氣候,導致近半人都得了痢疾,乃至連主帥都掛了,這纔不得不撤兵,成果林邑趁機又複國了,不過自那今後,林邑對中原王朝的態度就變得非常畏敬,哪怕是隋滅唐立以後,對方還時不時的朝貢點東西。

看到燕北發怒,王況與崔玉都是麵露憂色,此中王況更是趁熱打鐵道:“燕兄說的不錯,林邑不過是個百裡之國,公眾不敷百萬,如此一個小國,竟然幾次與我們大唐糧商難堪,實在可愛,以是我們糧商想到一個一勞永逸的體例,隻是氣力不敷,冇法真正實施啊!”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