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章 劉伯溫[第2頁/共3頁]

若為雲遊,以道人漂渺,一定承諾史可法的要求。

驢蹄噔噔,郊野茫茫,偶見人,也是麵黃肌瘦。

“既如此,”張少師笑道:“你為何還要為史可法參讚?”

見著開封次序愈發井然,周王世子越來越不安。特彆那孫聞彷彿聞到了甚麼味道,對張老等人的搜捕,越來越嚴苛。

張老幾人,已風聲鶴唳。

少師微微點頭:“前輩所言也是長輩所想。”

閻爾梅疑道:“為何要平龍脈?莫非斬龍以後,真能千秋萬代?”他指著滿目蒼茫的六合道:“大明病入膏肓,還不到三百載,千秋萬代不過虛妄。”

所謂千秋萬代,或為戲言。洪武所為,隻是為了後代不再重蹈大宋的覆轍。

他更體貼的,還是立法的事。

不過孫秀才並不擔憂。有王軼勝坐鎮,近三千精兵,便是有人作妖,也能反掌彈壓。

閻爾梅沉默,終究點頭:“大明的天下看不見但願。”

閻爾梅聽了,板滯半晌,道:“本來如此...”

少師道:“本來如此。不過依我看,史可法也隻此一個長處了。”

少師俄然道:“閻先生可知劉伯溫?”

不管有冇有修羽士,該改朝換代的還是要改朝換代。

禦法衙門下兩司,法律司相沿大明律法律,這不是悠長之計。立法是必定,並且儘早的事。

少師哈哈一笑:“你也曉得千秋萬代是虛妄。但劉伯溫卻做了。為甚麼?因為劉伯溫是修羽士。”

“我父觀星望氣,發覺天象有異,其異應在中原。恰逢嬴翌適時而起,長輩靜極思動,因而籌算去看看。”少師道:“渡江今後,開封傳來的動靜,更令長輩獵奇。若史可法本日不來請我,我明日也要告彆而去。”

然後不再言語。

閻爾梅沉默。

閻爾梅瞠目結舌:“真有此事?”

......

兩人一起無言,隻滿目滄桑,一片衰頹,或枯藤老樹,或昏鴉白骨,令人感喟。

少師道:“當然有此事。劉伯溫亦是修行中人,他的為人令人敬佩,修為更是高深莫測。便是當時祖上天師,也不是他的敵手。不然便是有洪武支撐,要平龍脈,亦非易事。”

但世事難測,再看現在,又能如何?

少師拜彆鬆雲真人,借了兩匹毛驢,與閻爾梅一人一匹,渡淮河,往北而去。

孫秀才的確嗅到了一些不平常的味道——這些人固然暗中行事,但觸及到的人手很多,暴露一些馬腳。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