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鄭氏的士紳之名纔算是名副實在。
但鄭允成績做了。
鄭祥一怔,半晌後瞪大了眼睛:“本來是牧齋先生!小老兒有眼不識泰山,牧齋先生快快請進!”
老者嗬嗬一笑,淡然平和,微微還了一禮:“老夫錢謙益。”
鄭氏北遷以後,鄭祥不知受了多少白眼,被人公開裡指著罵了多少暴虐的話,但他都不在乎。他是看著鄭允成兄弟二人長大的,他曉得這兩兄弟有的是本事。堅信遲早會返來。
鄭允成丟棄根底,舉家至河南,家業不但冇有因為丟棄江南根底而受損,反而獲得了莫大的好處――河南,乃至於現在北方的諸多買賣,隻要他能做,那都是通暢無阻。
便正色道:“明室不能安國,有誌者早盼豪傑降世安定神州,還百姓一個安穩。夏王雖起於微末,但其能其力,可當豪傑二字。誅李闖救開封,安河南伐明室,破韃靼滅東虜,撫百姓定次序,一樁樁一件件,無不令人敬佩。老夫雖人在江南,卻神交已久,恨不能早見之。”
大略就在嬴翌北伐滅明的前後。
究竟上,他冇有押錯寶。嬴翌以戔戔河南之力,北伐滅明,大破東虜,眼看局勢已成。鄭允芝更是水漲船高,已有新朝宰輔之姿。
當初多少人鄙薄金華鄭氏,道其與逆賊為伍,如何如何。現現在,另有誰能昧著知己說出如許的話來?公開裡不知有多戀慕。
到了這一代,金華鄭氏兩兄弟,長兄鄭允成,二弟鄭允芝,一個經商,一個經學。經商者手腕了得,自其接過鄭老太公家業,戔戔二十年,便將鄭氏運營的繁花似錦。經學者更是了得,一起過關斬將,以進士之尊從翰林之位。
說來鄭氏兄弟二人,皆非常人。鄭允芝有治國之策,鄭允成則有定奪之能。鄭氏的買賣,安身於江南,鄭允成卻能判定的丟棄江南的根底,舉家北去,此中有多大喪失可想而知。
便道:“天下局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朝代更迭,天然之循環也。所謂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明室當國近三百載,及至於外不能平虜患,內不能安民生,便有豪傑當仁不讓取而代之。”
便轉言道:“牧齋先生駕臨,主家卻不在,小老兒隻好超越。敢問先生至此,有何見教?!”
如許的士紳之家,神州大地上,數都數不清。不過是士紳階層的一塊磚罷了。若隻如此,當不得看重。
扶著大門,鄭祥吃力的將門合上,卻就聽到一聲喊:“老丈莫急,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