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神采陰沉,謂豪格道:“肅親王領前鋒大將軍之職,竟蹉跎一月,也未曾掃清停滯,反而損兵折將,該當何罪?!”
然後道:“再看這四座寨堡。”
滿清建奴的主力大帳設立在三山營堡,這裡曾是明廷的駐軍兵鎮。不過自嬴翌滅明以後,山海關外除開前屯衛這一個較大的兵鎮,其他的小寨堡都放棄了。
多爾袞率主力到達前屯衛以後,豪格對前屯衛的守勢臨時告一段落。數十萬軍隊在前屯衛與山海關之間紮下營寨,凹凸錯落的營帳連綿數十裡,一眼望不到邊!
“按照前鋒探報,這四座寨堡皆無駐軍。”洪承疇道:“詳細的戰術部置,攝政睿親王主子決計。”
多爾袞擺了擺手,讓洪承疇下去,這才道:“背蔭障等四周寨堡必須進占,覺得戰線前沿。本王意以漢八旗出兵,朝鮮各部為輔,於此四周構建防地。”
因而從錦州開端,多爾袞便已與嬴翌進入比武階段。兩邊的邏騎、精騎,環繞著多爾袞的主力雄師相互廝殺,從錦州到寧遠一向伸展到前屯衛。
尤以初期建奴和明廷的戰役最光鮮。到了黃台吉立國以後,建奴逐步勢大,方纔與明廷正麵對攻。
他不敢與一個朝陽初生的漢人王朝比拚秘聞,那是找死的行動。
一場戰役,進退要有據,攻守要完美,便是退路,也早要提備。
東虜對明的戰役,向來以神速著稱。前四次入關,內應外合,摸準明廷頭緒,每以精騎突進,令明廷防不堪防。
不過這四周寨堡要成為能夠失利以後的退路,前屯衛就不得不考慮了。
這些邏騎行跡並不非常隱蔽,乃至在他二十萬正兵、三十萬包衣麵前,另有耀武揚威之嫌。
從豪格進駐錦州到現在,公然差未幾一月時候。他未曾拿下前屯衛,拔掉這個釘子,還吃了大虧,多爾袞發難也在道理當中了。
遼東大地任其縱橫,來往快意,莫不猖獗。
多爾袞將主力拉到這裡,以三山營堡為中間,敏捷構建戰線。
當然,將漢八旗和朝鮮諸部兵力放在前麵,也有為滿蒙八旗擋災的企圖。這也是不言而喻的。
是以在安排好四周寨堡的軍事部置以後,多爾袞話音一轉,便又落到前屯衛上來。
便是鬆錦之戰,黃台吉也多藉助漢軍降兵降將的力量。此次亦然。一起過來,多爾袞與洪承疇、寧完我、範文程等人多有商討,才構建出詳細的戰術。要不然他本身來,恐怕玩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