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太夫人看上去三十來歲,臉型略尖,眼睛裡透著奪目,身穿一件葛黃色織金鳳尾團花褙子,石青色的襦裙,點點頭,那扶她下車的丫環便拿了荷包出來打賞。
“行及笄禮的簪子,我挑來挑去也冇找到合適的,想是我見地不敷,不如太夫人一會兒陪我去挑一個?”一旁站著的趙晴宜一愣。
裴氏見常太夫人有些下不來台,目光投向一旁立著的抱著一個長盒子的丫環,暖和地笑道:“提及來,倒另有一事讓我犯難。”
裴氏冇重視到這些,上前親親熱熱地挽了常太夫人進院子。
二人走到院門前時,常太夫人剛從軟轎高低來。裴氏忙上前與其酬酢。
常太夫人聞談笑了,擺擺手道:“不必再挑了,我和親家太太倒是心有靈犀了。碧雲……”被喚作碧雲的丫環聞言,謹慎翼翼地翻開了抱著的長盒子,正端著呈給世人看。
趙晴宜本日一身寶藍色鳳尾團花上裳,月紅色百褶快意裙,綰了一頭飛仙髻,髻上斜插了一對金鑲芙蓉石杏花簪子,耳上戴了一雙蓮子米大小的珍珠耳環,臉上有些羞意,看上去倒是非常溫婉動聽。
裴氏一愣。正賓和讚者她天然是有籌辦的,常太夫人如許問起是如何回事,固然她身份比那些人都要貴重,但也很少有人會讓將來婆母來插簪,未免太不像模樣了。
此中一個婦人笑道:“我們太太昨日傳聞親家太太要過來,歡暢得不得了,早早便叮嚀人把肩輿籌辦好……”常太夫人聽得這話非常受用,和幾個媽媽應酬了幾句,便由那丫環奉侍著上了肩輿。
很快肩輿就停在了集福堂的院門口。裴氏聞聲下人來報,查抄了一下趙晴宜的裝束,放下心來,笑盈盈地挽著女兒去迎親家。
她忘了,老長信侯在的時候,她也隻是忙著和妾室爭風妒忌,就冇有安閒的時候,心態不好,麵上天然也會顯出頹色。裴氏則不然,她得意地管著後院,不過分計算,甚麼事心中都有一桿秤,過起日子來不慌不忙地,是真正曉得餬口的人。兩廂對比,裴氏在色彩被騙然完勝常太夫人。
幾個婦人愈發不敢怠慢,陪著常太夫人穿過了大門和垂花門,垂花門內,一頂軟轎停在那邊。趙家雖不小,卻也不至於用馬車代步,常日裡存候逛園子都是步行,隻是集福堂離垂花門不近,常太夫人身份又貴重,裴氏怕她感覺受了怠慢,便命人放了一台軟轎用以代步。
常太夫人一邊與裴氏笑談,一邊假裝不經意地打量了身邊的趙大女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