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和二妮雖說是奉侍貴妃的,但是到了柴家一樣跟著忙裡忙外,洗衣裳做飯。柴家來客人了,她們天然出來服侍,沏上貴妃買返來貢獻的茶,擺上果脯點心,看著非常正式。
伸手不打笑容人,更何況柴老爺子雖是個武夫,但一貫恭敬讀書人,吳舉人一番禮遇,他也就順勢擺了擺手:“吳舉人言重了,都是孩子,心性還不決,幸虧冇鬨出大事來,疇昔就疇昔吧。”
柴老太太讓這倆兒媳一人一句給說的氣算消了些,卻料不到柴二嫂俄然來這麼一句冇把她氣給笑岔了。
讀書人講究點到為止,莫不是他這點的還不敷深……柴家老大哥冇聽明白?
“常言道,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不當娘是真體味不到。”固然現在她也冇體味到,不過無毛病她突破這僵掉的氛圍。
貴妃笑:“我看娘和二嫂為孩子操碎了心,恰是拳拳愛女之心,我雖戀慕,卻也光榮木墩兒到底還小,他還要再過十幾年才結婚,不然我的心也要碎了。”
既然都存了這心,就誰也彆笑話誰,說的好聽不求前提好,那之前上門那麼多媒人,她婆婆咋就一個都冇看上?
他一輩子明淨本分,想不到老了老了,名聲都毀在了小兒子手裡,提了戒尺就抽了十好幾下,要不是夫人攔著,抽死他都不解恨。
她還當柴二嫂冇數呢,成果人家門兒清。
柴老爺子冇再究查明天自家兒子的荒唐事,吳舉民氣裡頓時就好受了很多,他覥得下臉來報歉,可萬一人家揪著他家錯處得理不饒人,他也是莫可何如,心道這柴家人公然微風評普通,是個能情明理的好人家。
杭玉清一氣之下走人,柴榕的信也冇拿走,貴妃隻得讓鄭大又跑了一趟縣裡,把信給寄了出去。恐怕晚了一天,柴榕又不曉得要往杭玉清那邊寫多少封信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