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現在的元軍將領根基已很體味李瑕了。
李瑕很能夠瞭解李曾伯的表情,在訪問禮以後,邀他伶仃上城頭閒談,道:“朕讓敬齋公難堪了啊。”
隻不過內心的坎不好過。
張玨攤開了一封急信,當即招過親兵,喝道:“擂鼓,傳諸將議事。”
“不,是大宋欠你的。”
他但願李曾伯也能做到。
很快,他大步下了城頭,按著刀柄走進了軍議堂,掃視了眾將一眼。
“大王,放李瑕進入興慶府,再水攻……如何?”
塔察兒眉頭一動,恍然大悟。
當然,如果順勢攻陷興慶府也好。
“塔察兒已至賀蘭山,北麵元軍已伶仃無援,我們的機會終究到了……”
撒吉思道:“以李瑕的兵戈風格,必是一人三騎。”
李瑕因而伸手入懷,取出一本老舊的薄冊遞在李曾伯手裡,道:“自古亡國者,李後主最為不幸,宋徽宗厥後。天命使之吧。”
對於如何攻興慶府,塔察兒的觀點與彆的將領全都分歧。
賀蘭山下,黃河岸邊,興慶府。
興慶府。
喝彩聲中,唯有在南城驅逐李瑕的李曾伯神采有些難堪。
跟著南麵的元軍退開,李瑕的龍旗招展,一起進了興慶府,引得城內的守軍一片喝彩。
撒吉思問道:“有多少兵馬?”
他本身的族譜還是李邦彥南渡今後留下的,再往上的族譜則在靖康之變時丟了,隻知李邦彥之父親是個銀匠名李浦。
李曾伯感喟一聲,道:“若說難堪,我平生以忠義自誇,臨到了臨到了,還是叛了大宋。”
李瑕點了點頭,曉得這一趟來,還是壓服了這位本來忠於趙宋的老臣,大為欣喜。
“看陣仗無邊無邊,該有萬餘人,更能夠是三千餘人,一人三騎。”
他底子不知李瑕給的這冊子是真是假。
“水攻。”撒吉思應道,“成吉思汗命人扒開了黃河,讓滾滾的黃河水流向興慶府。”
下一刻,李曾伯深深行了一禮,道:“老臣,多謝陛下。”
奇特的是,董文炳還不來,他隻好不斷派人到黑水城催促。
自從他奉告趙衿,他在宮變那夜是去救趙昀的,趙衿就高興了很多,現在在長安住下,已能夠普通餬口。
“大王,李瑕到了,想要殺破我們的包抄進入興慶府。”
塔察兒點點頭,一指東麵的黃河,道:“如果讓我攻興慶府,我就水攻。”
“朕曉得你的心機,特命人去查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