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溝橋是中原民族沉湎的熱誠,也是新中國崛起的見證。
這野丫頭,騎術不錯。
他能爬上高位,就是因為姓蕭。
在公元1937年7月7日那一天,日寇在這座橋上策動了侵華戰役,拉開了全中華民族抗日戰役的序幕。
此時的盧溝橋還很粗陋,冇有後代看到的橋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麵寬7.5米,更冇有10座橋墩、11個橋孔、140條望柱、501座石獅(據記錄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的石體橋。
蕭茂奎一怔。
也冇有獲咎過她,第一次見麵,用不著這麼高冷吧。
見耶律特裡走了,蕭得裡底抱怨道:“不讓來,偏要來,先帝把這丫頭慣壞了,冇大冇小,風風火火,還是從速找小我嫁了安適······”
洛寒淡淡道:“帶路!”
北院樞密使蕭得裡底來時特彆叮嚀他,要對宋使客氣,特彆主使。
越國公主是耶律洪基的三女兒耶律特裡,她爹活的時候會寵著她,可現在耶律洪基已掛了,這些手握大權的臣子便張揚了很多。
宋使團冇有一個膽怯的人,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以往起碼有文官神采慘白,此次連十幾歲的少年都平靜自如。
“公主殿下太謙善了!”
蕭茂奎天然不敢冒昧。
洛寒冇頭冇尾說了一句,蕭茂奎更是雲裡霧裡。
不過他也冇看輕洛寒,傳聞此人年紀悄悄就成為宋朝權臣,並且還是神仙般的人物,還是少惹為妙。
契丹皇族一向和蕭氏聯婚,皇族姓耶律,皇後必姓蕭。
這是他和洛寒第二次合作。
“這橋······該修了······”
蕭得裡底較著是洛寒的擁躉,他一個勁和洛寒議論,打問一些販子傳聞,洛寒都是打哈哈。
蕭得裡底學過成語,倒是囫圇吞棗,自以為四比三多,便私行改了成語。
蕭得裡底見越國公主凶巴巴問話,恐怕獲咎洛寒,看似提示,實在是斥責。
洛寒回過神,一聲令下,使團緩緩走過浮橋。
契丹女子就是不一樣,洛暑冒充咳嗽幾聲,為莫非,“環肥燕瘦,各有千秋,標緻的女孩,用某個標準去比較,那是笨伯才做的事······”
心道這是遼國土地,橋修不修,與你一個宋人有啥乾係?
對!
耶律特裡聽後微微一笑道:“我去析津府(燕雲十六州中的幽州,現北京,遼稱南京析津府)為洛真人拂塵,現在就不打攪真人了,告彆!”
隨洛寒青州一行,統統人都獲得嘉獎,慕容彥達被官家欽點為青州知州,成為掌控處所的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