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他們在住處備好食料,中午11:30定時到裡爾大學門生食堂賣捲餅。他們的宋氏捲餅已成為門生食堂的名牌食品,大受歡迎。梁曉秀每天一向把捲餅節製在150份,用心形成供應嚴峻的局麵。宋福祿起先不明白梁曉秀的那種發賣戰略,總以為不當:乾嗎有錢不賺呢?梁曉秀解釋說,不是有錢不賺,而是為了培養市場,為了賺更多的錢。
宋福祿偶然會開打趣說,梁曉秀畫《妮娜咖啡館》有神來之筆;她開辟出的穆爾纔是她最大的神來之筆!她把傻小子穆爾培養成了天賦傾銷員。
“那你呢?”
梁曉秀一說到開餐館,宋福祿就頭疼,打醋:他開餐館開黃了;而梁曉秀賣捲餅賣火了。梁曉秀為甚麼還想開餐館呢?
跟著捲餅的名譽越來越大,有些西席專門到咖啡館買捲餅,妮娜哀告梁曉秀增加供應量,以滿足西席的需求。梁曉秀同意每天增加50份捲餅,總量達到100份。在咖啡館買捲餅有一個好處:他們不必親身買,他們儘管把捲餅做好,妮娜賣力在前台賣捲餅。咖啡館的捲餅訂價固然低,但一天下來,梁曉秀也能賺到150歐元。
賣力人說,市場經濟的真諦就是適者儲存,好的產品淘汰差的產品;他們不必為此憂愁。梁曉秀要的就是這句話。有了賣力人的支撐,她便能夠甩開膀子大乾一場了。
捲餅供應量增加到100分後,妮娜每天賺到50歐元,恰好相稱於咖啡館一天的純支出。咖啡館的支出增加一倍,妮娜樂開了花,她把梁曉秀和宋福祿視為財神爺,對他們格外熱忱,滿足他們的統統要求。她恐怕梁曉秀他們有一天撤走,多次表示她情願和梁曉秀耐久合作,互利互惠。
中午賣完捲餅後,他們趕回住處,簡樸吃點飯便趕往妮娜咖啡館,下午在咖啡館持續賣捲餅。梁曉秀在咖啡館也采納了不異的發賣戰略:定量供應,每天供應50份捲餅。
梁曉秀答覆說,他們能夠增加捲餅供應量,隻是擔憂會打擊其他幾個外賣視窗,那幾個視窗一向抱怨中國捲餅搶了他們的買賣。
“我?我再坐一會兒。”他一點睏意都冇有,賺了錢他格外鎮靜,想好好想想將來的生長打算。
梁曉秀向妮娜包管他們不會分開咖啡館,他們會耐久在咖啡館買捲餅。她給妮娜吃了放心丸。
宋福祿說:“外賣為我們指瞭然生長門路,今後我們就專門搞外賣了,不再想彆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