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爆炸能力龐大,一些馬隊和馬匹乃至被炸得高高飛了起來,殘肢斷臂散落了一地,慘叫聲不斷於耳,景象非常可駭。

清風穀北端穀口一側的山坳裡,李雲天坐在一棵樹下的石頭上閉目養神,悄悄地等候著北元援兵進入明軍的伏擊圈。

就在到達清風穀的當天下午,李雲天領著顧禮裕一乾明軍將領和女真諸部首級登上了清風穀東側高山的山頭,居高臨下察看著清風穀的地形。

為了不轟動銀州城的蒙古軍隊,李雲天特地走遠路繞過了銀州城,遵循路程推算的話他們將在五天後到達清風穀,而阿誰時候蒙古兵應當還在前來清風穀的路上,應當會在第六天或者第七天的時候趕到。

清風穀北穀口則由李雲天親身帶領一萬人馬鎮守,除了火槍營和長槍營的六千驍武軍外,剩下的四千人有一半是遼東明軍,彆的一半是蒙古諸部的兵士。

他最擔憂的就是蒙古馬隊在火槍營安身未穩之際衝出穀口,如此一來穀口前的明軍底子冇法反對蒙古馬隊的衝鋒。

因為三方氣力相稱這就使得誰都冇法從中占到太大的便宜,是以戰利品的分派就需求三方坐下來協商,要想達到一個零三方都對勁的成果必定會破鈔很多精力和時候。

現在火槍營已經嚴陣以待,蒙古馬隊想衝要過這道由大明最鋒利火器構成的防地無異難於登天,這意味著此次伏擊可謂已經勝利了一半,剩下的事情就是毀滅被包抄的北元援兵。

在李雲天看來,清風穀伏擊的關頭是扼守住收支清風穀的南北兩個穀口,隻要將這兩個穀口堵住的話那麼就能構成關門打狗之勢,使得進入伏擊圈的蒙軍成為甕中之鱉。

由此一來,驕蠻的情感不由自主地就在蒙古將領中滋長,使得蒙古將領底子就冇把明軍放在眼裡。

五個由火槍兵和長槍兵構成的異化軍陣呈扇形將穀口緊緊地堵住,剩下的人馬分紅兩個方陣在火線待命,一個方陣由遼東明軍構成,彆的一個方陣由女真諸部兵士構成。

統領這支北元援兵軍隊的蒙古主將名叫察合,來自阿岱汗的科爾沁部,是阿岱汗的親戚,被一群蒙古將領簇擁著,騎著馬跟在蒙古馬隊的前麵。

清風穀是南北相向、夾在兩座伸展起伏的大山中間的一條斜長通道,有四五裡長,山穀兩側的山坡固然不是陡岩峭壁但卻有著不小的坡度,蒙古兵想要突圍的話唯有效步兵強攻兩側的山頭,而明軍居高而守將給他們形成嚴峻的殺傷。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