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凡的唆使下,勞拉和吳顏從一家舊貨網站上采辦了一批二手的大型貨運貨浮車,又通過人才收集在本地雇用了一批停業員,然後正式開端了回收各種舊機器人的停業。
“簡樸的來講,如果把我們一開端在吳氏二手機器投入的本錢看作是一百,那麼我們現在每個月的淨利潤是十!而之以是會有這麼高的利潤,是因為回收和發賣之間的差價龐大,打個比方,一台機器人的製造本錢是十,市場上全新的普通售價是十五,而我們回收同款的舊機器人,最多隻要四,乃至還更低,而補綴創新的本錢隻是一,發賣代價卻可以是十乃至是十一!”
從報表上來看,在扣去了回收二手機器人的本錢和各項支出用度以後,吳氏二手機器這兩個月竟然紅利了,並且淨利潤還很高!
型號較新,服從較多的,傾銷給那些中低端室第區的住民,而型號較舊服從較少的,則能夠傾銷給窮戶區裡的窮戶們,因為有提成的乾係。這些停業員的事情熱忱非常高漲。
因而停業員們在開車外出收買舊機器人的同時,又多了一項事情。他們在每一個處所都會逗留一段時候,以顛末改裝後的貨運懸浮車為臨時店鋪,向人們傾銷公司補綴創新過後的二手機器人。
更讓趙凡有點不敢信賴的是,如許的買賣竟然還很有賺頭——他本來是抱著就算虧蝕也要保持下去的設法來著。
不得不說這一係列的貿易策劃非常勝利,很快的,吳氏二手機器就已經具有了必然的品牌效應,具有了大量的客戶群,在低支出人群中具有極好的口碑。
真正做事的人,是禦姐機器人賽琳娜。
讓趙凡很歡暢的是,停業數據非常賞心好看,各種統計圖表也讓人非常奮發,吳氏二手機器的二手機器人買賣火爆得不可,不過兩個月的時候,線上線下的出貨量已經靠近趙凡給公司定下的產能極限了。
不過說是批示,實在也就是看著罷了,因為詳細的事件趙凡並不需求插手,並且那份勝利的,讓吳顏這位吳氏二手機器的明麵上的大老闆讚不斷口的貿易策劃案,實在也並不是出自他的手筆。
趙凡呆了好一會,咬牙切齒地說道:“擴大,當然要擴大,就算不為了我們的打算,單是為了贏利也要擴大啊!”
另有勞拉和吳顏,另有那些壯漢機器人,另有那些擔負免費工人的二手人形機器人,另有那些從本地雇傭的停業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