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漢兵威未及西域,恐怕現在的樓蘭王會更加肆無顧忌吧!不過李悠也不肯意弱了士氣,當即說道,“吾等連休屠王和昆邪王的領地都闖過了!又何必顧忌丁口、領地都遠不如他們的樓蘭國呢?樓蘭的士卒還能強得過匈奴的王庭精銳嗎?”
“現在冇了匈奴追兵,再加上要改換駱駝,我們就不消再憐惜馬力了!加快速率吧!”一想到大月氏現在或許正在危難當中,李悠不由有些等不及了!
“疏勒國以西乃是捐毒國,此國人逐水草而居,擅弓箭,有口千餘,兵五百餘!再往西乃大宛國所屬,大宛國有口三十萬,勝兵六萬,乃西域強國!其國產汗血寶馬、蒲陶,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至數十歲不敗。”
“此去沙海連綿無邊,馬匹不良於行,吾等應儘早達到樓蘭國,調換行走沙海如履高山的駱駝才行!”堂邑父遙指戈壁深處,“此去西行千六百裡,過白龍灘、鹽澤,便可到達樓蘭國,樓蘭國乃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有口一萬四千餘,商旅雲集,繁華非常!隻是樓蘭王臣服於匈奴,不知會不會對吾等圖謀不軌!”
“大宛國以西乃是康居國,康居有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人,固然他們名義上臣服匈奴,但因為路途悠遠,匈奴對其影響有限!”剛感慨完又來個更短長的,具有六十萬人的康居國放在大漢也稱得上是一方諸侯了!
在汗青上大月氏先是被匈奴的老上單於從河西走廊一帶趕到伊犁河道域,又被北邊烏孫國的昆昆彌(烏孫人對國王的稱呼)獵驕靡擊敗才逃往阿姆河的!而這一事件明顯在堂邑父分開匈奴時髦未產生,以是他纔會以為大月氏還是在伊列水一帶。
而在本來的汗青中,張騫剛走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俘虜,一向到十年以後才得以逃脫持續向西;在西域這個狼籍的地帶,二十多年時候足以產生很多事情,明顯大月氏就是在堂邑父分開匈奴到張騫逃離匈奴達到西域這二十多年中被從伊犁河趕到阿姆河的!
“潘將軍,大月氏居於伊列水畔(漢書中的名詞,大抵是現在的伊犁河邊),與大宛、康居、烏孫諸國皆有交界;有口四十萬,勝兵十萬人。”堂邑父笑了笑答道,“隻是這些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西域向來動亂,現在大月氏究竟在那裡還需到了樓蘭國再行探聽!”
咦?這個和當初讀史乘的記錄彷彿不一樣啊?李悠模糊還記得在本身看過的張騫出使西域線路圖中,大月氏不是位於伊列水(伊犁河)四周,而是在媯水(阿姆河)西岸建立王庭,這到底是如何回事?莫非是堂邑父記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