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永樂八年到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永樂天子朱棣曾五次率軍親征蒙古,而靖難之役時一向陪在朱棣身邊的鄭和卻被責令帶領船隊遠赴西洋搜尋建文帝的下落,並向沿路諸國宣示大明之威儀,以是鄭和遺憾的錯過了北伐蒙古的機遇;但是現在,李悠的呼喚讓他能夠帶領本身這支天下無敵的船隊來到崖山,參與到這場事關中原文明存亡存亡的戰局中來,鄭和心中層雲盪漾,衝動之下一上來就使出儘力。

幸虧這時候張世傑也乘坐劃子來到了旗艦之上,纔算是將李悠臨時挽救出來,一身戎裝的張世傑和楊亮節一樣渾身鮮血,他亮脫手中的首級,“曆代先皇保佑,敵酋張弘範的首級已經被吾拿下!其弟張宏正、其子張珪同為我大宋天兵所殺。”

“君實相公從那邊求來的救兵?如何此前從未聽相公提及?”鄧光薦等人立即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詰問,讓李悠疲於應對。

“若非天兵,哪能借來天雷助陣?”禮部侍郎鄧光薦彷彿也附和剛纔那名大臣的說法,他將鄭和寶船之上的大炮當作了天雷。

“若非張樞密搏命擋住張弘範,我等也對峙不到救兵到來。”說罷李悠遙指著崖山的岩壁說道,“此戰大勝,合法勒石以紀,以張樞密來看刻些甚麼字的好?‘大宋張世傑斬殺蒙古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於此’可好?”

鄭和船隊由舟師、兩棲軍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戰船軍隊,根基單位戰船,它們被構成編隊,叫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軍隊用於登岸行動;儀仗隊擔負近衛和對交際往時的禮節,寂靜威武。

“前營加快速率,務必攔住崩潰的敵軍,左營直插敵軍中軍,將其豆割隔來,後營防備敵軍逃竄......”崖山外海,這支俄然呈現的救兵旗艦上,內官監寺人鄭和幫手持望遠鏡察看著元軍的意向,並不是公佈號令,他身後的王景弘大聲將號令傳達給桅杆頂端的傳令兵,傳令兵則不竭揮動旗號按照鄭和的號令批示雄師行事。

“哈哈哈哈,陛下遠征蒙古時,我未能跟從身邊,卻不料本日亦有和蒙古雄師作戰的機遇。”戰事大局已定,鄭和放下望遠鏡哈哈大笑著說道。

“眼下蒙古韃子已然崩潰,快些清算殘局,好去宋軍大營當中拜見主公。”鄭和揮手道,隨即那些安設在寶船上的大炮再次收回龐大的轟鳴。

“對葵相公借來如此強軍,不然這一戰有死無生。”張世傑直到現在還心不足悸。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