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夜夜,一穗燈芯,長明燈似的光,照亮死諸葛嚇走生仲達,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武侯顯聖定軍山,北地王劉湛哭祖廟,一片降幡出石頭,降定三分歸一統。
春寒料峭,見不著三月桃花,瞅不到新燕北歸。秦北洋把大清天子身後的萬年之地,當作自家的書房,要了筆墨紙硯,在書籍上圈圈點點,又是眉批,又是註解,偶然憋出幾句古言七絕,乃至寫幾個德語單詞,免得日久天長忘了。
他發誓本身將為複仇而活下去。
秦海關拜見了陵墓監督,並收到攝政王的手書。自這天起,他受命正式開端鎮墓獸的製作事情。十歲的秦北洋,作為這一工匠家屬的獨一傳人,被特答應以參與全程。
要成為超卓的工匠,必須先把握東西——開山大錘和楔子,砸線的二錘,撬石頭的鋼釺。不管剖、削、鏤、鏟、磨,鏨子必不成少。鏨子還分長鏨、短鏨、扁鏨。尖鏨口加工大型器具以及打窩和鏤空,平鏨口為前期剷平所用。
鏨子用多天然會鈍,讓其再度鋒利叫鉉鏨子。話說石工出門乾活,第一件事兒便是搭個泥巴爐灶燃燒拉風箱,把尖鏨子埋入柴炭中燒紅,再使錘子打磨,幾次放入水中淬火。不能操之過急,漸漸冷淬才氣確保鋼質。這最磨練石工本事,火候必須分毫不差,火過了則會脆而易斷,火不敷又太軟,打眼易劈。
這些書加在一起,代價不菲,秦海關每月可領五塊銀圓薪俸,歸正地底下無處可花,全數貼出來給孩子買書。秦北洋先獲得《三國演義》,仍然從第一百零四回,諸葛亮星落秋風五丈原讀起。
“我來也……”
秦北洋探聽過阿幽的近況,陵墓監督說她在都城府邸裡做小婢女,長得更加標緻了。
男孩頂著一頭亂髮,仰天獅子吼,渾身無窮無儘的力道。秦北洋一氣衝到小山上,俯瞰全部西陵的風水寶地,一一數出雍正、嘉慶、道光三位天子的大墓。前頭有易水泉源環抱,背後是太行群山,滿山鬆柏蒼翠,三皇五帝以降,赤縣神州,江山大好,卻已金甌殘破。
在這十二個月裡,秦北洋並非四體不勤。他經常在墓道中奔馳熬煉,宣泄小孩子的精力。唯獨地宮中心的那一穴金井,他毫不敢觸碰,光緒天子纔沒再來托夢。
春日將逝,老秦經常回到地宮,點上蠟燭,閉目養神,如同當代豹隱的隱士。秦北洋靠著最後一道墓室門說:“爹爹,究竟何為鎮墓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