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疑雲()[第2頁/共4頁]

母親極不喜好冀王妃趙氏。她對此毫不粉飾。

可惜正因吳王妃刺探得如許清楚明白了,我才更覺此事詭吊――母親生性忌刻,馭下甚嚴,連我給她宮裡的人送禮,都要細心分個親冷淡近,還要半遮半掩地讓她曉得,便是如此,也從不敢刺探到非常,隻能在大夥的欲言又止中虛真假實地測度揣摩,且母親宮中職分極雜、變得亦快,除了婉兒與阿青外,餘人本日守此職,明日能夠就換了差使,用人時亦多用“權”“知”“試”“檢校”等身份,一定就是定員,她宮裡的人事,偶然連近在天涯的我都不甚清楚,吳王妃入京不過戔戔半載,如何就能探聽得這麼明白?

我對母親垂垂地又生出些許思疑來,她看似要對於太子,陣仗鬨得極大,又是當庭怒斥,又是設宮人防備,又是召吳王進京的,但是自客歲到本年,本年又已過了一大半了,卻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太子之位再是風雨飄搖,也不見父親有任何廢易的心機,母親對太子再是威脅淩盛,對著太子妃,卻也是極儘體貼,不但免了朝請常參,一日裡還總要派人去看望四五次,閒暇時亦常率吳王妃、諸公主、尚宮去看望,殷殷叮嚀,祈盼必然要生嫡孫,如許看著,那裡像是要廢易的模樣?

若我不是在當代,又剛好出世在這惱人的皇家,我真恨不得向全天下都宣佈我現在是有女朋友的人了,我女朋友標緻又聰明、和順又體貼,她還會騎馬、會射箭、會蹴鞠、會替人挽發,和順起來細心殷勤,發脾氣時眼波委宛,奸刁起來智計百出,連打人時力量都那麼大…放眼大唐天下,不,放眼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如許的人了。

她這話在半嗔半喜間說來,太子當真辯白也不好,不辯也不好,隻能苦笑著道了一句不是,母親又同父親進言,放了他旬日假,讓他回東宮伴隨太子妃。

往年凡有營建之事,朝中諫議總不息止,本年倒是一聲不聞,太子、吳王、冀王亦出錢出物,將一座長悲觀造得瑰麗宏偉,而自營建至落定,統共用了不到三個月。

吳王當年遠在吳地,卻能先人一步寫成《封禪賦》、趕在李睿和我的賀章之前送到父親手裡,吳王妃現在人在宮外,卻對宮中情勢如此體味,這些事,到底是因他們當真耳聰目明、有見微知著之能,還是……有人用心指導?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