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歸唐,李淵大喜,拜李密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將表妹獨孤氏嫁給了李密,稱呼李密為弟。但李密不甘居於人下,對本身的處境非常不滿。

李密的所作所為被熊州副將盛彥師得知,盛彥師率兵埋伏在的陸渾縣南邢公峴,臘月三十(即公曆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顛末,被盛彥師全數殺死,傳首長安。李淵派人將李密首級送往黎陽招安其他部。徐世勣獻黎陽投降,要求收葬李密的屍首,獲得李淵的答應。隨後徐世勣將李密葬於黎陽山西南五裡處,墳高七仞。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春,李密率精兵七千,攻取興洛倉(即洛口倉,因地處洛水入黃河之口而得名),占有倉城,翻開糧倉,施助哀鴻,百姓紛繁歸附義兵,李密的步隊很快強大,並多次打敗隋軍,步步逼近東都洛陽。不久,在洛口倉城建立了政權。因為眾望所歸,李密被翟讓和眾將領推戴為主,稱“魏公”,年號“永平”。接著,李密率兵霸占鞏縣(今鞏義市境),輕取回洛倉(在隋唐洛陽城北七裡),兵臨洛陽城,兩邊戰於東都郊野。在此期間,李密大量起用隋朝的降官降將,和翟讓之間因措置隋降官、分派軍資等題目,產生火併,李密殺翟讓及從者數百人,從而獲得了瓦崗軍的絕對帶領權,然瓦崗軍的軍事氣力也是以遭到重創。

李密(582-619),字玄邃,一字法主,漢族,隋京兆長安(今陝1西1西1安)人,本籍遼東襄平(今遼1寧1遼1陽南)。出身貴族。曾祖父為西魏八柱國將軍之一的李弼。祖父李曜,為北周的邢國公。父親李寬為隋朝的上柱國,封蒲山郡公。李密襲父爵,為侍從官。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