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說想去長安,那她也隻能同意。
可竇紅線舞起這丈八方天畫戟來,卻極其純熟,秦琅一眼就看出這畫戟毫不是模樣貨,這重量普通男人隻怕都舞不來。
“線娘,實在洺水城之戰,我過後詳細探聽過,對這事比較體味。當初劉黑闥起兵為夏王複仇,燕趙男兒皆奮勇而起,個個慷慨悲壯,然後唐軍集結各路雄師而來,我河北軍畢竟倉促而起,最後不得不緩緩北撤,以暫避鋒芒。”
秦琅勸說竇紅線隨他返回長安,並承諾會儘儘力幫忙承平郎擔當羅士信的勳爵家業。
說到底,長戟在春秋戰國期間源於戈,當時兵器鍛造技術不敷,劍隻能是短劍,兵士們設備長戈、戟,比起長矛來既可刺又可勾。
李世民親身掛帥出征,統兵來戰,兩邊接戰,打了幾場,劉黑闥發明李世民兵精將猛,並且打的很穩,目睹冇有甚麼機遇,他便主動後撤,以求外線矯捷做戰,勾引李世民深切河北,以尋覓殲敵機遇。
這反而在一眾拿長矛、馬槊的將校中極其顯眼,故讓李世民印象深切。
竇紅線不管這些,她恨李淵恨李世民,恨他們殺了她的父親,又害了她的丈夫。可蘇烈與南陽公主的話,讓她不得不為兒子考慮。
遠遠的,便看到竇紅線正在教兒子承平郎練武,隻見菜園邊空位上,一年青女子紅巾裹額,身穿白麻粗裙,手中卻舞一杆方天畫戟,腰間一副金丸彈弓。
固然麵前這個女子看著也就二十來歲的模樣,但是輩分不能亂。
“蘇大郎莫非是另有去處?”秦琅笑嗬嗬的道。
竇紅線點頭。
竇紅線帶著孩子來洺水祭奠羅士信,最後便乾脆留在此隱居。
洺水此時在兩軍中間,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必爭之地,對劉黑闥來講,占有洺水,便能保持他在這裡安插的防備線。而對李世民來講,若能拿下洺水,便勝利的扯開了劉黑闥的這條防地。
僅僅隻是一種禮器了。
最善於突擊和追擊的李世民,卻涓滴冇有在劉黑闥撤退過程中找到半點機遇,一向到了洺州一帶。
在李世民的眼裡,當然冇有說王君廓的命比羅士信的更值錢,當時考慮的隻是如何守住洺水城,他獨一的失誤,就是當時不該當把王君廓和那支馬隊撤出來,不然洺水或許就能對峙到唐軍救濟了。
一個撤一個追。
當天,羅士信勝利在秦瓊佯攻保護下,率二百死士突入洺水城,李世民在城外以旗語遙令王君廓率輕騎出城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