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眼看著牛進達在遼東掃蕩圍困,逼降了一城又一城。
承乾笑笑,“剛纔孤在想,如果太保在此,會如何建議。”
本來本來隻要大對盧為百官之首,厥後淵氏在大對盧之上設莫離支,自任莫離支,現在辭職莫離支再任大對盧,實際上也還是不肯放權之意。
“這泉蓋蘇文傲慢至極,竟然還想聯盟百濟和倭國一起對抗大唐,癡心妄圖。”
右仆射高士廉冇直接表態,但實在也承認了房玄齡。
“轉眼又要入冬了。”承乾看了會輿圖後道。
太子在東宮攝政監國,軍國大事由政事堂決策,議好了再呈奏東宮太子。
左仆射房玄齡卻道,“泉氏雖失遼東,但其家屬在高句麗影響仍然很強,我聽聞泉氏自遼東兵敗,糾集了兩萬多人馬退回平壤,兵馬就駐於平壤城外,將國王和高句麗朝廷置於其節製之下,現在他執意對抗到底,大唐需求考慮這點。”
“哈哈哈,是啊,都好,但隻能二選一。”太子起家走到屏風前旁觀起遼東輿圖來。
長孫無忌有些絕望,他開端馳念秦琅在朝中的日子了,之前秦琅在朝中,與他結成政治聯盟,曾讓他們在朝中占儘上風。而現在馬周固然也曾是秦琅的人,但他的政治態度偶然卻有些恍惚。
承乾聽完翰林院大學士許敬宗的奏報,停動手中的筆,沉吟好久。
焉耆比高昌和龜茲要小,但也是傳承長遠的國度,當年漢通西域時,焉耆國就有了。
為此,淵蓋蘇文反對投降,並建議向南麵的百濟割讓十三座城,以調換百濟締盟出兵,幫手對抗唐軍,不但要守平壤,還要打回遼東去。
就算派出去,也過不去鴨綠江。
中書省內政事堂上,
中書令長孫無忌、侍中馬周、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高士廉四位重臣領銜政事堂群相劉洎、褚遂良、崔敦禮、李績等。
淵蓋蘇文不顧國王與大臣們的反對,直接派出了使者去百濟聯絡,同時派使者去倭國,那十三座城本屬於國王這邊的地盤,淵蓋蘇文說送就送。
隻是他們想投降,有人卻不樂意,那就是淵蓋蘇文,這位高句麗大對盧果斷反對投降,一來他以為唐人在現在這類局麵下,底子不會晤好就收,必然會一鼓作氣直到攻入平壤完整滅亡高句麗為止。
長孫無忌以為不成能,因為高句麗經客歲之敗後,再加上本年這輪守勢,滅亡期近,百濟和倭國為甚麼還要援助他,如果是在客歲之前,則另有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