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時移勢易,大周安定了河西,又取了河湟養馬地,在西北已經突破均衡,走出了計謀包抄的格式,這讓遼國有識之士都心胸憂愁。此中以平州錢帛使楊袞、幽州南院大王蕭思溫、西京大同府留守耶律撻烈最為正視,並果斷重兵反擊,打斷大周征討淮南的打算。
“你們是這處所人嗎?是大周人還是太原人呐?”地處邊疆,韓倬便如此問道。
“你這哥兒,可知此地到文水縣另有多遠?若肯誠懇回我,這塊玉佩就送你作酬謝!”韓倬感覺那年青人認出來了,便謹慎地摸索,說著還真解下腰間玉佩掛繩,一把塞進年青人手裡。
“我們也走吧!另有二三十裡路,得走快點!”韓倬當即帶著侍從再次上路,向前走了七八裡,眼看要出了穀口,火線兩山夾峙之間的巷子上竟然橫倒著一棵大樹,連枝帶葉的擋住來路。
北漢早就曉得動靜,屯糧籌辦用兵,這在道理當中。韓倬淺笑點頭,俄然心有所感,一轉頭就見那年紀小的瘦高個後生盯著本身腰間玉佩,頓時心中一驚,這玉佩上有個“魯”字,另有契丹譯文,因為祖父韓延徽冊封魯國公。
為防事機敗露,韓倬隻在夏州逗留了兩天便出發,率百餘騎從趕著騾馬滿載貨色,扮作商隊由綏州吳堡三川口出境過黃河,取道河東石州,將至太原求見北漢主劉均,商談調派朔、勝等州節度使、兼侍中崔勳領兵南下,彙合北漢軍南征之事。
列隊的兵士劈麵一陣箭雨,刹時就放倒了二三十個,盜賊們大驚失容,連火伴都冇顧上就亂紛繁地跑了。遼軍兵士縱馬追了一陣,逮住了幾個小嘍囉返來交給韓倬鞠問。
“你們是哪來的盜寇?盜窟那邊?寨主何人?有何本領?竟在此占山為王,大周官府為何冇有剿滅?”韓倬見這群盜寇不堪一擊,此職位置關頭,頓時起了收為己用,安插特工之意,便開口查問。
韓倬的商隊一起走了五六天終究出了呂梁山,這天下午申時進了隱泉山北麓一處山溝,走出這鬼處所就能到太原府南麵的文水縣城,以是韓倬也不急,見天氣還早,將近出穀口了,便在溪邊飲馬歇息。
“早前是北漢人,但頓時就是大周人了,因為太原稅糧催得急,繳得比往年多,我們家攢夠錢就籌辦搬到汾州隰城去。”老頭開口回道,說的倒也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