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此等大事還需看機會。”聽趙普這麼一說,趙匡胤快速一驚,終究回過神來,乾咳了一聲,麵色訕訕,便直切正題道:“本日早朝上,有禮部官員湊請天子聘符氏女續絃,我深思著,魏王六女與我家三郎年事相稱,倒是一門很合適的婚事,不知則平如何看?”
張永德此時還在淮南疆場,以功改遷殿前都點校,不再領殿前都批示使。而趙匡胤已回京,十一月時升任殿前副都批示使,已實際掌殿前司。而陳州鎮安節度使、慕容延釗為殿前都虞候,代替趙匡胤的出缺。
“還冇傳聞,是何封賞?”趙普訝然,心中悄悄有些奇特。平時趙匡胤說話老是大嗓門,一副豪放粗狂的模樣,這會兒竟然像個娘們一樣柔聲細氣。他已經看出,每當事關章鉞,趙匡胤老是特彆正視。
而現在,慕容延釗就與趙匡胤站在大殿中一眾武官以後,固然之前慕容延釗與章鉞乾係甚密,但章鉞離京出鎮涇州後,趙匡胤一向試圖拉攏此人,已經相處得不錯。加上淮南戰事,天子製書賞功,將慕容延釗調到了殿前司,趙匡胤更有信心將他拉入本身的陣營。
“章元貞進封延安郡公、加左龍武大將軍、加特進、居正二品呐!可他才二十多歲,若河湟戰事完成,恐怕下一步就要加同平章事,或加兼侍中了。我曾試圖結好此人,可他竟然不買帳,我感受獲得,此人恐後是我將來安身朝堂的一大勁敵。”趙匡胤小聲說著,心中滿懷妒忌,不由又想舊事。
實在這定見提得不錯,郭榮常禦駕親征,皇子確切該冊封了,這究竟在是中書令範質等報酬穩定後宮,暗裡悄悄商討的,不然一個禮部郎中那裡敢站出來多事。而郭榮也隻是造作秀,這也是必須的,總不能欣然同意吧。
因為符皇後七月病逝,已於十一月遷柩附葬,諡號為“宣懿”。董光買本來在滋德殿聽用,現又被郭榮調回身邊陪侍,併兼掌皇城司。內侍監令楊思誠卸其職,仍掌內奉養,宣製令,下轄大內掖庭、宮闈、奚官、內仆、內府、內坊六局,秩同從三品。
“臣有本湊,皇後之位虛懸,六宮不能無主,況皇子年幼,臣請冊諸皇子封號。魏王殿下次女賢能淑德,可予納聘冊禮,早正後宮之位,亦可教誨皇子進學。”大哥的禮部郎中見河湟戰事的說完了,便滿懷但願地出來進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