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公主的呈現,彌補了中元帝的缺憾,為大陳單調的皇族增加了一抹亮色,且更有甚者,中元帝因對這位公主極是寵嬖,已經提早發了話,要在本年事暮之前,停止一個昌大的冊封典禮。
據傳,那桓氏回京之日,直是盛況空前,車隊馬隊銜頭連尾直有三四裡地,而在車隊當中,騎著青驄馬、一身廣袖青衫,緩緩行進於火線的桓氏大郎君桓子澄,高潔如冰雪、俊美若謫仙,直叫全多數的小娘子、中娘子和老孃子們都看直了眼,不消半日,那“青桓”的雋譽當即傳遍了都城。
除此以外,另一樁熱烈固然目前看來並無場麵可看,但是,這樁熱烈的各種傳奇之處,卻明顯更合適販子百姓的口味。也正因為有了這件事,從六月中旬直至立秋以後,全部大陳都是熱熱烈鬨地,眾百姓群情此事時的乾勁,完整將桓氏回京的熱烈給蓋了下去。
現在,寢殿裡高懸著輕粉紗帳,帳上的四時錦紋樣乃是宮中頂尖繡孃的技術,三屏綠沉漆的榻上描著百鳥朝鳳的金漆,榻頂兩端兒掛角的羊脂玉靈芝卷草帳鉤通體瑩白,那靈芝下頭的草葉兒彎成了鉤狀,鉤住半幅紗帳,暴露了帳中側臥的一個美人兒。
從而後,這個不幸小公主便寄身於這戶不知是經幾流的士族,日子過得非常慘痛。那戶人家底子就不曉得她的出身,一向覺得她隻是個卑賤的外室女,而她的養父也隻知她是遺腹女,並不知她的實在身份,出於想要讓她過好一些的起因,也未曾說她是收養來的。
這所殿宇位於皇宮的東北角,占地不廣,卻修建得極其精雅,飛簷似可勾月、鬥拱如玉雕成,更兼有一所不小的花圃,園中楓林如醉,現在恰是染霜絕豔之時。
“……這是多數這邊傳的故事,秦家的姓氏固然隱去了,但名聲可臭得很呢,女郎……哦不,殿下,殿下還要不要聽上京那邊的故事呢?”位於多數皇宮的某所殿宇中,有女子柔細的語聲響起,倒是正說著這些閒話兒。
這第一樁熱烈,便是流配西北的多數冠族桓氏,終究在本年隆冬時節迴歸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