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分涇渭[第2頁/共3頁]

這的確是他能夠做到的極致了。

“此乃智者之仁,二弟當真不懂麼?”薛允衍淡靜的眉眼間攏著寒意,雖無咄咄逼人之勢,卻比那更有了一種沉肅:“若無父親一力維繫,你我二人如何能於此地論及是非對錯?隻怕早便被捲入是非當中了罷。”

“以家屬之名,使詭詐之法,推托本該繫於己身之任務,實有悖人臣之道。”薛允衡的唇邊浮著譏意,毫不客氣隧道:“父親當初用心獲咎兩位皇子的母族,便是為了免除本日之責。天然,我承認父親此舉可謂之曰智,乃至可謂之大智,但卻也不得不說,此舉雖智,卻有失於仁。”

薛允衡愣了愣,似是對他轉換話題很不解,但轉念以後,又似是模糊明白了幾分,不由撇了撇嘴。

薛允衡斂眉坐著,擱在膝上的手不住地握緊,又鬆開,明顯是在心中各式思忖。

“二弟說父親是在躲費事,在我看來,怕就怕父親躲也躲不過。”言及此處,他轉了身去看薛允衡,麵色寂然:“需得早做籌算。”

桓氏如果……不,是必然會重歸朝堂。他們在遼西療攝生息多年,力量也漸複如初,一旦返來,必將竄改朝堂的格式。

他的用詞很刻薄,語氣的重心都放在“這一個方麵”幾個字上,停了半晌,話鋒忽又一轉,語聲決然隧道:“然,如果為了這所謂的君子操守,便將百姓棄於一旁,如許的君子,我寧肯不做。”

千萬不要小瞧這“復甦”二字。古往今來,多少人便毀在這兩個字上頭。身處大陳最高權力的中間,卻能夠始終不為繁華所迷,不為權勢所惑,而是將薛氏宗族放在一個最穩妥的位置停止考量,應當說,廩丘薛氏有薛郡公如許的族長,實是幸事。

他的話聲落下,曲廊中便又溫馨了下來。

他冇法壓服薛允衡,一如薛允衡也說不動他。他們真是枉為親兄弟,在很多大事上頭,兩小我的定見常常南轅北轍,完整談不攏。

為了維繫大陳的穩定,也為了百姓不受士族爭鬥之苦,與桓氏交好,能夠說是冇有體例的體例。

即使兩人政見分歧,但在這件事上,薛家卻必須保持分歧對外。薛允衡再是矗立獨行,也從冇健忘他姓薛。

的確,麵對大司徒的職位,薛郡公也是說放就放,這世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委實未幾,而這滿是因為他時候保持著復甦的腦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