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1頁/共5頁]

“在這三個仇敵中,中土亡我之心最果斷,不把我高句麗摧毀誓不罷休,以是中土最難對於;靺鞨控弦既無亡我之心,亦無亡我之力,他們的叛變和背叛一擊不過是走投無路之下的無法挑選,為了儲存不得已而為之,以是靺鞨人最好對於;新羅、百濟聯軍亦有亡我之心,但無亡我之力,以是隻能寄但願於中土,隻能窺測一側乘火打劫,隻能管束我們,分離我們一部分力量,卻不能給我們以本色性威脅,以是他們就像附骨之疽,讓人不堪其煩。”

最擔憂的事還是產生了。大難臨頭之際,靺鞨人背信棄義,背叛一擊,使得局麵突然惡化,高句麗當即墮入了中土、新羅百濟和靺鞨族的三麵圍攻當中,情勢岌岌可危,亡國之禍近在麵前。

“大王沉著一些。”高建武夷然不懼,死力勸諫,“目前情勢下我們當然不成能向靺鞨人讓步讓步,究竟上我們就算讓步讓步,靺鞨人也不會理睬我們,但以我們現有力量,三線作戰隻會加快敗亡,是以我們必須有所棄取,有所側重,能夠先集合力量打一起,隻要打退此中一起,我們就能敏捷逆轉困局,就能從絕境中搶到一線朝氣。”

高句麗也有長安城,是平壤的陪都,間隔平壤兩百餘裡。大王高湯期間曾遷都長安城,是高句麗的政治中樞,但因為各種龐大啟事,長安城畢竟未能代替平壤。高元繼位後,又把都城遷回了平壤,長安城則成陪都。

“比擬起來,我們甘願讓新羅、百濟聯軍兵臨平壤城下,也不能讓中土雄師、靺鞨控弦和新羅、百濟聯軍三路圍攻京府。”高建武以非常斷交的口氣說道,“新羅、百濟聯軍氣力有限,並無攻陷平壤之能夠,高句麗另有一線但願,反之,則高句麗就有亡族滅種之禍。”

高元是高句麗的王,是高句麗的政治中樞核心,平壤能夠淪陷,高元卻不能滅亡,以是乙支文德的建議剛好能夠臨時減緩一下實際危急。

“現在我們的仇敵增加到了三個,如果把內部背叛也算上,那就是四個仇敵,表裡夾攻,平壤岌岌可危。”高建武率先突破沉默,語氣沉重,蕉萃不堪的臉上寫滿了無法和鬱憤,“這邊中土人方纔把我們派疇昔的使者殺了,斷絕了構和媾和之路,那邊靺鞨人就叛變了我們,背叛一擊,並且度過鴨綠水,直殺平壤而來,其目標很明白,就越是要踩著我高句美人的鮮血和白骨,向它的新仆人獻媚邀寵。”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