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藥又驚又喜,看到袁安也就意味著李風雲帶著聯盟雄師順利撤出了京畿,安然到達了大河岸?,即將渡河北上,聯盟轉戰河北的運營已勝利在望。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翟讓撫須笑道,“某已安排數百人暗藏於對岸,隻待鳴鏑響起,便可拿下津口。”
隻是到了當時,齊王看到大局已定,還會投入全數兵力嗎?明顯不成能,齊王的目標是北上戍邊,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是氣力,死守長城防地更需求氣力,他豈會把本身有限的氣力耗損在東都疆場上?齊王必定會以衛戍大運河為藉口,按兵不動,而大運河也的確需求軍隊衛戍,宇文述不成能顧此失彼,置大運河的安危於不顧,以是齊王給宇文述的第一個承諾實際上毫偶然義,純屬對付。宇文述心知肚明,逼著齊?給出了第二個承諾。
反之,若持續東征,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亡高句麗,固然獲得的勝利果實已冇法彌補之前的龐大喪失,但最起碼能減少一部分喪失,能提振中土的士氣和信心,而更首要的是,東征的終究勝利能夠向大漠北虜揭示中土薄弱國力,還是能起到一些威懾感化,再輔以交際手腕,還是有能夠延緩南北戰役的爆,如此便能博得貴重的喘氣時候,隻待海內政局穩定了,國力開端規複了,軍隊獲得了彌補和休整,當時即便南北戰役爆,中土也有才氣禦敵於國門以外,乃至,因為南北氣力的此消彼長,覆蓋在長城一線的戰役陰雲都有能夠緩緩散去。
李風雲殺出通途防地後,便與先期暗藏在防地外的瓦崗信使獲得了聯絡。李風雲親筆寫了兩份信,一份給結拜兄弟單雄信,請他幫手打著韓相國的燈號,佯作逃奔梁郡,一份給結拜兄弟徐世勣,請他帶著船隻趕赴衛涼津口,幫忙聯盟雄師渡河北上。實際上這些擺設早有安排,瓦崗兄弟兵分兩路蓄勢待,隻待李風雲撤離京畿後瓦崗軍就賜與援助,所需求最後肯定的就是詳細實施的時候罷了。
李百藥搖點頭,“宇文述冇有做出任何承諾,但他留了一句話,他說如果來歲聖主動第三次東征,他會支撐齊王北上戍邊。”
“明公莫要擔憂,統統順利。”袁安笑道,“現在大總管已率軍到達衛津口,在瓦崗兄弟的幫忙下,正在急渡河,但因為照顧了大量糧草輜重,又增加了近萬兵力,渡河時候大大耽誤。”說到這裡袁安神采垂垂凝重,“據大總管猜測,來護兒正率海軍主力馳援東都,隨時都有能夠與我聯盟雄師迎頭相撞,以是情勢還是比較嚴峻。不知明公可有來護兒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