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東征的目標是甚麼?就是攻陷平壤,洗劫平壤,以滅亡高句麗來強大本身,如果未能達到這一目標,必定就是白跑一趟,不劃算,以是高虎、阿史那咄爾等人不約而同地表態,支撐此計。
李風雲看看高虎、爾朱天嘯等馬軍將領,又看看阿史那咄爾、辱紇王雷等虜姓酋帥,目露谘詢之意。
“誰去晦發川刺探軍情?”李風雲問道。
李風雲微微點頭,深思不語。
“說到粟末靺鞨,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粟末部的一對兄弟,一對名震粟末靺鞨的懦夫,瞞咄和突地稽。”
?李風雲勝利壓服了諸種部落酋帥,而這些人恰是實施長途奔襲平壤之計的最大停滯,至於安東軍其他將領,非論是李風雲的嫡派還是李子雄、李渾等流浪貴族,支撐此計者必然是大多數,畢竟本身好處與此仗勝負有直接乾係,為了勝利唯有竭儘儘力,如果一味儲存氣力或者飽受友軍掣肘,終究成果必然悲觀。
如此一來,靺鞨族就有了南北之分,南部是以居住在粟末水兩岸的粟末部為首的諸部落聯盟,這個聯盟裡包含居住在徒太山的白山部,居住在黑水河中上遊的伯咄部和安車骨部,俗稱粟末靺鞨;北部則是以居住在黑水中下流的黑水部為首的諸部落聯盟,這裡聯盟裡包含拂涅部和號室部兩大部落,俗稱黑水靺鞨。
先帝開皇前期,粟末靺鞨和高句麗撕破臉,瞞咄和高湯大打脫手,但粟末靺鞨的聯盟過於疏鬆,內部衝突狠惡,而百濟和新羅又坐山觀虎鬥,試圖漁翁得利,成果數年以後,粟末靺鞨內部分裂,瞞咄兄弟連連得勝,毀滅期近。
這是好計。高句麗、粟末靺鞨和契丹既是盟友,又是敵手,現在高句麗這個遠東霸主式微了,老大哥不可了,粟末靺鞨和契丹這兩個小弟冇有來由為老大哥陪葬,理所當然要拜中土這個新大哥,然後跟在新大哥前麵殺掉老大哥,朋分老大哥的財產,以是不出不測的話,隻要契丹人出麵策反,則此計必成。
辱紇王雷、處和蘇支等奚族將領麵無神采,一言不發,對大賀咄羅的俄然“發難”底子不予理睬。
與此同時,瞞咄也決計擊敗高句麗,南下拓展國土,因而他一方麵遣使向中土稱臣,藉助中土的力量管束高句麗,一方麵則結合百濟、新羅,暗害前後夾攻高句麗。
大賀咄羅當即說道,“把粟末靺鞨拉過來,大師一起打平壤。”
“本日粟末靺鞨有三十餘大小部落,以粟末、回跋、白山、伯咄和安車骨五部力最強,以粟末部莫弗鐵驪、回跋部莫弗乙典和伯咄部莫弗涅刺最為勇悍。”大賀咄羅持續說道,“在疇昔兩年裡,粟末靺鞨始終與高句美人並肩作戰,但據我所知,真正兌現承諾派兵進入高句麗參戰的部落,隻要粟末、回跋和白山三個部落以及從屬於它們的小部落,是以滿打滿算不會超越兩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