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穆武見蒙仲臉上暴露猜疑之色,笑罵道:“莫要裝傻,你曉得我們指的是你參軍之事。”
氣喘籲籲地跑到蒙仲麵前,華虎伸手在蒙仲胸前錘了一拳。
在聽到蒙仲的話中,夙來神采淡然的莊子,一下子就凝起了眉頭,雙目峻厲地直視著麵前的弟子。
在這份核閱下,蒙仲恭謹地解釋道:“夫子,若門生迴避了此次退役,那麼將有一名比我還要小兩歲的族弟代我踏上疆場……”
但是,這個解釋並不能使莊子感到對勁,在他竹牌上寫道:儒家的仁,使你擺盪了麼?
莊子看著麵前的弟子長長吐了口氣。
“要不……把他喊返來?”
“有甚麼不好的?”向繚笑著說道:“阿仲這小子敢瞞著我們,莫非我們就不能瞞著他麼?我現在很等候,等候他今後返回居中,發明夫子竟已能開口……嘿嘿嘿,想來到時候他的神采會很出色。”
莊子在竹簡寫道:這不過是你被利誘了本心罷了!若你兄長果然對你極善,那麼他地府有知,又豈會要你冒著傷害為他報仇?
頓了頓,他又在竹簡上寫道:何不退後一步?今宋王再次伐滕,恐滕國或將不存。若滕虎死去,你與滕虎的恩仇亦可煙消雲散,而後你可一心向道,跟我追隨大道至理,豈不好過踏足“失道者之爭”?
而與此同時,蒙仲早已走出了莊子居的院門,此時蒙遂正牽著毛驢灰灰在那等待。
看著二人拜彆的背影,諸子不約而同地笑了,笑得很詭異。
見瞞不疇昔了,蒙仲隻好向諸子報歉賠罪。
因為此次族兵出發非常倉促,蒙仲不敢擔擱,次日便騎著毛驢返回了莊子居,將宋王偃命令再次征兵的動靜稟告了莊子。
他指的便是蒙孚,即蒙摯的兒子。
可現現在,蒙仲與其母葛氏卻因為不忍「蒙孚年僅十二歲就要代他參軍」,故而籌辦本身踏足疆場,這反而是被“仁義”所束縛的表現,是不自在的表現。
諸子在旁亦連聲擁戴。
再說「蒙孚代蒙仲退役參軍」這件事,實在這對莊子並無幾分震驚,“仁”是儒家的主張,道家的主張是“品德”,即遵尋賦性,捨棄狡智、貪慾、仇恨等等後天的附加,適應天然,進步自我。
“唔?”
不得不說,他有些悔怨傳授這個弟子道、名兩家的思惟學術,這不,他已垂垂說不過這個弟子了。
“可那要等好久啊。”武嬰皺眉說道。
“……”
在沉默了半晌後,莊子決定將事情挑明,因而他在竹牌上寫道:或許,儒家的仁說,隻是你的假托之詞,你真正的目標,是為了報兄長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