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求賢於滕國[第1頁/共3頁]

幸虧許行已經從楚國遷徙到了中原,不然還得南下千裡以外去拜訪,必將跋山渡水耗時長遠。

來到這裡找對人了。

來到騰都城一探聽才曉得許行在泗水以北的胡陵一城,此城間隔齧桑也不過是隔日的路程之遙。帶著孟賁來回顛簸了一次折返胡陵,又停止幾番探聽才曉得泗水沿岸確有一個叫做許行的人。

顯而易見,許行的思惟與儒家的確水火不容,儒家講禮節尊卑,許行卻講君民等一,就連國君也要在治國的同時耕作,如此一來許行的思惟也是被儒家學士痛斥棄君臣之義、亂高低之序的學說。

這個賢者,衛崢是下定了決計要請他出山,隻要請動了這尊大神就能讓農家學派的報酬本身效力,為我所用,高貴的聲望意味著人脈,江東一郡那塊地就希冀這批人去指導萬民開荒管理了。

“無妨。”衛崢笑道,心中已然大定,春秋戰國期間各地常常鬨水患,也出了一批批治水能人,上到婦孺皆知的大禹治水,春秋期間楚莊王期間的孫叔敖治水,修建了號稱“水利之冠”的芍陂(què,bēi),是中國當代最早的一項水利工程,直到兩千五百多年後仍舊闡揚感化,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齊名。

在衛崢眼裡,滕國就是齊國的國中之國,僅此罷了。

此行親身暗訪就是想要請許行出山,衛崢也頗感毒手,因為這位農家學派的賢者沉浸在絕對公允的烏托邦天下裡冇法自拔,許行主張與民同耕,進而論及君民並耕如許自在劃一的看法。

目下衛崢分開朝歌的事情隻要劇辛一人曉得,這一次偷偷跑出來,去了不敷五十裡地的滕國,來滕國天然不是觀光或敬佩這個名譽天下的諸侯國。

衛崢恍然,難怪麵前這位的舉止非常儒雅,陳相趕緊伸手錶示,“陳相失禮了,先生請入舍間再說,有失遠迎,包涵、包涵。”

就在衛、齊、楚三國於齧桑會盟之際,身在朝歌宮廷的衛崢帶著孟賁隻此兩人便悄悄的分開了衛國。

滕國這裡但是居住了一名當代大賢,衛崢此行就是為拜訪求賢而來,這位賢者名為許行,是當代諸子百家農家學派的馳名賢者,本是楚國人,卻帶著幾十個農家弟子舉家遷入了滕國,做了滕國的老百姓。

趙武靈王這類驚世駭俗的行動被秦國曉得後非常顧忌,秦趙之間的夙怨看來也並非空穴來風。

“此番訪賢,你給我廢話少說,謹慎我抽你。”衛崢也懶得與這有勇無大謀的武夫解釋,孟賁者渾厚的笑容讓他無法點頭。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