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如何會有這麼多的水晶存在?
以是徐明也不曉得腳下的這些水晶石,到底值不值錢。
為證明本身的假定,他繞了幾百米的路程,找到一個陣勢落差不超越5米的處所,藉助安然繩安穩落地,半小時後,他的身影,就站在水潭的淺水區邊沿大石上,蹲下身,伸手從冰冷的潭水中,抓出一把金色的細沙,放到麵前細心察看。
徐明記得有一年的十一月份,他跟朋友發明蘇虹市的鳳凰湖裡,有很多個大肥碩的黑魚,因為水溫較低,黑魚反應癡鈍,拿網兜悄悄一撈就能登陸,因而他跟朋友猖獗撈了上百斤的黑魚登陸,都覺的能發一筆小財。
這枚水晶的表麵圓潤,卵形佈局顯現其顛末耐久的水流沖刷,大要純潔無瑕,冇有涓滴雜質,在陽光的暉映下,披收回熠熠閃光。
這是徐明闡發一番後得出的結論。
僅視野範圍內的這段幾百米長河道的兩旁縱深寬度都在二十米以上的河灘上,就密密麻麻的充滿了水晶,數量起碼在幾十萬、上百萬以上,多的數不過來。
話雖如此,但實際跟設想老是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鑒定師感覺不罕見,非常常見的話,那也能夠一百塊都賣不到,跟淺顯鵝卵石辨彆不大。”
“麵前這些數之不儘的水晶,如何解釋它們的來源?”
“這……這……”
秋夏季候風行吃烤魚,很多家的烤魚店裡,黑魚賣45元一斤,隻要以20元一斤的代價,賣給那些烤魚店,就有2000塊進賬。
最後那上百斤的黑魚,除少數幾條本身吃了,其他全數丟棄。
但徐明為甚麼不假想的美一點,假定某位鑒定大師識貨,情願以10萬一枚收買他的水晶,但徐明對峙賣100萬一枚,鑒定大師隻得讓步,最後成交100枚,徐明成為億萬財主……這不是更公道麼?
獨一能肯定的究竟是:這些水晶切實在實的躺在了這條河穀裡,被他定名為“水晶河穀”。
“我開家水晶石店,櫃檯裡的水晶就賣100塊一枚好了,然後猖獗跑量,每天賣出一百枚就能進賬一萬,因為冇有進貨本錢,每個月利潤起碼一二十萬。”
介於鵝卵石價到寶石價之間。
並且就算隻能賣出鵝卵石的價,徐明也感覺這個項目標遠景更加光亮。
以是麵前腳下的這些透明水晶,徐明內心的底線就是100塊一枚,如果連這條底線都達不到,他甘願放棄水晶石項目!
題目也隨之而來。
“金色的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