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天津期間,親眼瞥見恩師在清議的指責、津民的仇恨和內心的疚愧交叉下,如處水火,如坐鍼氈的艱钜處境,望著恩師每況愈下的病軀,他已預感到恩師來日無多了。當讀到此次手諭中"此次見麵後或將永訣,當以大事相托"的話時,李鴻章遂不顧統統南下江寧。
"你不曉得,我的腳已腫了好幾個月了。"曾國藩把腳伸前一步。"俗話說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這腳發腫是一個極壞的前兆。""不要緊的。我回保定後,為恩師尋一個專治此病的良醫來。"李鴻章諦視著曾國藩伸過來的腳,安撫道。
曾國藩將弟子領進藝篁館,在中間一張小方桌邊坐下。桌麵鋪了一塊白布,上麵擺了幾樣糕點,屋子裡早生好了柴炭火,暖融融的,仆人過來斟好兩碗熱茶。
"少荃,此次我們師弟在江寧見麵,說不定是此生當代的最後一麵了。"曾國藩的調子俄然變了,風捲鬆濤、浪掀戰艦的激昂慷慨被無可何如花落去的情感所替代。
李鴻章連續看了幾十根竹子,在竹林中眷戀了半個鐘點之久,才依依不捨地回到藝篁館,坐在教員的劈麵。他喝了一口熱茶,興趣濃烈地問:"恩師,這竹子移來多久了?""還不到一個月,眼下長得還能夠,倘使能在這裡世世代代紮下根,那就真是一件功德。"曾國藩笑意盈盈。
"我想再硬再強的人,這點靈府深處的膽小感老是不免的。蘇長公說,寄蜉蝣於六合,渺滄海之一粟。人在六合滄海之間是多麼長久纖細,能不膽小嗎?"曾國藩淡淡一笑。仆人過來換上熱茶,曾國藩喝了兩大口,李鴻章也淺淺地呷了一口。
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日,曾國藩和李鴻章會銜上《擬選聰慧後輩赴西歐各國肄業折》。該折提出"擬選聰慧小童送赴西歐各國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製造諸書,約計十餘年,業成而歸,使西人善於之技中國皆能諳悉,然後能夠漸圖自強"的建議。此建議被朝廷采取。同治十一年七月,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批公派留門生由上海乘海輪赴美,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各派出一批。每批三十名小童,總計一百二十名。
對湘妃竹,李鴻章聞名已久。用湘妃竹作骨做成的湘妃扇,是文人騷人遍及愛照顧的雅物。他雖不是那種詩酒名流式的人,但也是翰林出身,夏天也愛搖一把湘妃扇。前兩年做過一任湖廣總督,不過大部分時候不在任上而在疆場,故他未去湖南見度日生生的湘妃竹,想不到明天能在江寧城裡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