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件大事辦好後,天都城便歸入了正軌,剛進城時的混亂局麵已不複存在。大家無賦閒,個個有衣食,各級官員的企圖,都能在所轄區內獲得有效的貫徹。闔城都聽東王的號令,萬眾同心,如同一人。不久,林鳳祥、李開芳、羅綱領等人又光複鎮江、揚州。喜信傳來,民氣奮發。天國的奇蹟在蒸蒸日上,欣欣茂發。
自進入天王宮後,東王、北王又接踵送來十二名美女,滿是江南嬌娃。天王大喜,都封為王娘。自此每天錦衣玉食,夜夜洞房新婚,耳中歌樂如天上仙樂,麵前曼舞似楊柳曳枝。
這些日子來,楊秀清首要辦瞭如許幾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定下天王宮及東、北、翼和幼南、幼西各王府的建製。第二件事,安設隨軍進入天京的家屬和留在城內未走的十餘萬百姓。東王在本來男營、女營的根本上設置男館、女館。每館二十五人,設館長一人。十館為一卒,設卒長一人。十卒為一旅,設旅長一人。十旅為一師,設師帥一人。另設孺子館、殘廢館、敬老館,安設小孩及老弱病殘。按館分派勞作,發放口糧。天王在武昌許下的進了小天國就伉儷團聚的信譽,臨時不能兌現。很多人雖有不滿,但一時隻得遵循。因為東王的禁令很嚴,自從殺了幾對偷偷集會的伉儷後,大師都驚駭,隻得忍耐著。第三件,建立各種為王宮王府、軍隊和百姓辦事的工商衙門,如聖庫、聖糧倉、鉛碼衙、弓箭衙、紅粉衙、豆腐衙、茶心衙、豎斬衙、提報衙、人醫衙、獸醫衙、織染衙等等。這些衙門全由東王府直接掌管,棄世國統統,任何人不得創辦。
由江寧將軍衙門改建的東王府,是承平天國實際上的最高權力構造。天國大大小小的政令均由這裡收回。各處稟報、奏本也都遞往這裡。東王楊秀清事事躬親,日理萬機。
楊秀清內心很明白,天國不能隻範圍於一隅之地,它要生長到天下去。當天都城內擺設已定的時候,對外的交戰,便應當在議事的日程中占第一名了,北征和西征的決策必須當即定下來。
楊秀清和洪秀全分歧。他的心靈深處,向來就冇有天父天兄的位置。他不信賴真的有甚麼天父天兄,也不信賴洪秀滿是天父的次子,本身是天父的四子這一類無稽之談。他插手拜上帝會,信奉天父上帝,隻不過是操縱他們罷了。要辦大事,就得有很多人,人多了,就要有構造;維繫這個構造,就要有信奉。至於這個信奉是真諦還是錯誤,臨時可不管,隻要大師信賴便能夠了。楊秀清拜上帝,實在不過如此罷了。他也曉得,諸王中,除馮雲山以外,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也和本身差未幾,都明白神道設教的感化。不過,他也從不點破。楊秀清大要上顯得比天王的信奉還要虔誠,乃至於天父對他的寵嬖,彷彿超越了天王。他幾次打扮整天父下凡的附身,竟然使天王完整信賴。想到這裡,他不由嘲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