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敬撰《雨窗消意錄》甲部卷二:"曾文正公國藩成進士時,殿試列三甲。故事:三甲多不入翰林。國藩大恚,本日買本欲歸。時勞文毅公崇光已官編修,馳名公卿間,因往慰國藩,固留之,且許為極力。歸即約善書者數人,館之家,又假親朋仆馬各十,鞍轡以待國藩。已試出,急寫其詩公送貴要。既而國藩果列高檔,入翰林。"穆彰阿是曾國藩道光十八年會試大總裁。這年,第三次赴京會試的曾國藩中式第三十八名進士,同業的郭嵩燾落榜。殿試下來,國藩取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當時,曾國藩用的名字為曾子城,字伯涵。看完黃榜後,曾國藩表情鬱鬱。按常例,三甲普通不能進翰林院,分發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省去當縣令,而曾國藩夢寐以求的則是進翰苑"筠仙,我們明天就出發回湖南吧!"曾國藩將書一本本清算好,表情沉重地說。
"伯涵兄,另有朝考哩!"
"不考了。"國藩將最後一本書重重地往竹箱子裡一扔,"向來三甲有幾個進翰苑的?我乾脆回家去,等著赴哪個偏僻小縣吧!""伯涵兄,那次我們拜訪勞禦史時,他很讚美你的才調,說若需求他幫手處,他將極力而為。你何不去找找他,他或許有體例。"是的,善化勞崇光是個愛才又交友很廣的人,去求求他!曾國藩抱著一絲但願,來到煤渣衚衕勞府。
康福的北京之行,除他們二人外,全部湘勇中再無人曉得,故曾國藩將會晤康福的地點定在寢室,並叮嚀荊七:"今晚任何人都不見。"對於如何向曾國藩陳述在京所得的諜報,返來的一起上,康福作了沉思熟慮。這趟京師之行太首要了,很多奧妙,在兩湖是永久冇法曉得的。如果不體味朝廷的實在企圖,再好的作為行事,都有能夠成為瞎碰亂闖。為此,康福非常佩服曾國藩派他進京的這個決策。康福冇有做過官,不懂宦海奇妙。他覺得曾國藩這兩年來搏命拚活組建湘勇,霸占武昌、漢陽,朝廷高低必然會是一片讚美之聲。誰知大謬不然。那些倒黴的動靜要不要奉告他呢?康福憂?地想了很多天。最後,他決定和盤托出。康福以為這纔是對曾國藩的真正虔誠,如果報喜不報憂,反而會誤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