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能李郎君著力量,當然是小人來做。”安家仆人接過銅錢痛快的承諾。三百斤柴罷了,不到半裡路,這點活兒底子不算事兒。
兩人立即猜到,這必然就是村正了。
高簡又體味一些環境後,就從葛袋中拿出紙筆寫下:“摩東李洛,自中原歸,本貫疑出仁州李氏,未查實。身近八尺,年二十,麵白不必,貌甚軒昂。其妻崔氏,年二十,身近七尺,麵白如玉,美姿容。至元十六年臘月初五。”
崔秀寧有點心疼的說:“還冇捂熱,就一下子去了三升。他們如何會向我們借?”
來人眼睛一眯,目中的壓力略微收斂。村正雖是小吏,卻統管一村之政,村民見到莫不可禮稱呼一聲‘村正大人’。
李洛分開安家,對村民們的餬口有了更多的體味。
李洛曉得這村正非常難纏,但也曉得對方已經很客氣了,隻得點頭:“那就臨時先記為摩東李家吧。”
“可否脫期些光陰?”
安家仆人把柴送來不久,李家就又來了一個客人。李洛和崔秀寧看到來客,頓時有點鎮靜。
“摩東寨也靠著海,如何會缺魚吃?”李洛問。
“我們還剩13文錢。你不肯意砍柴,就去鄰居家買柴吧。”
他想了想說道:“既然中間暫無世族家牒,也冇法將你登籍為世族,就暫記摩東李家如何?”
是來收稅的!
“冇有海灘,上麵的水太深,冇有漁船去不了。如果有漁船,賦稅更重,日子一樣難過,一個不好就葬身海底了。”安家仆人解釋,頓時換了話題,“李郎君要買多少柴?”
可他們還冇有種田啊,這特麼甚麼事理?
高簡記完,又從葛袋中取出一張田單說:“摩東李家,受田七畝。本年當納人頭稅600文,田稅兩貫一百文,征東稅400文,共三貫一百文。”
“本來是高村正。鄙人李洛,本貫仁州。”
“那他還真賊。不過這些高美人都很勤奮,不至於到這步地步吧。”崔秀寧有點想不通。
“失敬失敬!但職責所繫,恕鄙人冒昧,敢問中間可有世族家牒?”
李洛對付的一拱手,擺出身架,“足下想必是村正吧?”
“那就兩百斤乾柴,一百斤活柴。”李洛乾脆把13文錢全花了。
高簡點頭道:“田當然能夠不要,可田稅還是要照繳。中間所居宅子,本是潘家統統,潘家有田七畝。可潘家絕戶,這七畝田就被官府收回。現在此宅既然變成李家,這宅邊的潘家地步天然就要分給李家,李家就要替潘家交納田稅。這本就是官府的條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