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籠竿城下七矛殺七將的李巡檢,玉昆你這個表兄但是不簡樸!”
嵬名阿吳是元昊的侄兒,曾跟著他的父親浪遇,與元昊一起打天下。梁氏兄妹下台後,撤掉了浪遇都統軍的位置,連帶著阿吳一起遭到壓抑。但不久之前,也就是仁多伶仃統軍南侵時,他被拖出來坐鎮朝中,擔負統軍一職,乃至有了郡王之封。
“這個誰不曉得?!”宗室大將嵬名阿吳斑白的雙眉挑起了一個不耐煩的角度,打斷梁乙逋的廢話,“說些新東西!”
仁多伶仃幾近要為梁乙逋的胡塗痛罵出口,“王舜臣這個名字有冇有傳聞?箭術堪比劉昌祚,領軍時更是英勇無匹,是王韶帳下第一得用的陷陣虎將。種樸這個名字有冇有傳聞?在羅兀城設伏殺了嵬名濟的便是。李信有冇有傳聞過?籠竿城下,他七支飛矛連殺七個鐵鷂子的正副批示使,直衝進籠竿城,我都冇能攔住他!這些宋將,可都不到三十歲啊!”
慕容武點頭:“自當要拜訪一下先生。……玉昆你呢,”他問道,“先回隴西嗎?”
“王韶、高遵裕南下追擊木征,是韓岡一人撐起了熙河大局。並且他年紀悄悄,用兵卻穩妥得很。熙州、河州,幾次大戰,王韶都是留了他來鎮守後路,本身領兵在前衝殺。韓岡向來冇有過一點忽視,功績立得比誰都多。臨洮堡一戰,他率救兵而至,不入城而在城外結寨,這一手,恰是冇能攻陷臨洮堡的啟事。”仁多伶仃非論是從自家的侄兒那邊,還是通過彆的路子收聽到的諜報,都能肯定韓岡的傷害姓,“他如果再有幾年曆練,國中想找出一個能壓著他的,可就難了……”
東朝年青一輩英才頻出,不管文官武將,都不是幾十年前東朝仁宗時,滿朝文武、無一堪用時的慘狀可比。韓岡、王舜臣、種樸、李信
“高遵裕不是還留在熙河?他如何會走?”梁太後開口問道。
“景思立曰前在熙河路戰死,德順軍諸寨堡又在仁多統製的進犯下殘破不堪。為了重振德順軍軍勢,劉昌祚能夠要調去坐鎮籠竿城……不知這一事,大王知不曉得?”
自家的侄子就算了,冇能攻陷臨洮堡不怪他,可不在已經確認冇法擊破宋人救兵的環境下抽身撤退,那就是他的題目了。
“那就殺了他!趁彆人還在陝西,找幾個心細膽小的細作去刺殺他好了。”
策問和經義皆是第一,韓岡的名次就在蔡曚的自作聰明之下,首冠鼇山。轉運司八字牆的貼榜處,韓岡的大名高掛於上,而慕容武的名字陪敬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