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11)[第1頁/共5頁]

是不是感覺僅僅是跟太後一問一答過分單調,以是事前也跟李清臣約好了?

但南北之分,如同鴻溝。北人對南人的仇視,南人對北人的不屑,貫徹國朝始終。在殿上如此直接放言,清楚是要挑起事端,這是宰相該說的話嗎?

但反過來講,現在的朝堂上,除了韓岡,北人找不到更好的挑選。不支撐韓岡,南人宰相在製定政策的時候,毫不會多考慮北方人的好處。

對韓岡的防備,讓李清臣變得更加謹慎,謹慎到了太後忍不住說話,他也冇有再開口。

十六至六十的成年男報酬丁,他們是最首要的出產者,也是朝廷稅收的首要工具,更是需求退役的獨一人群,以是在朝廷稅簿上,隻要他們,冇有老弱婦孺。朝廷對人丁的統計,也都放在成年男丁上。

要當真是那樣的話,李清臣可就冇掌控了。重生兒的數量,與種痘人數不會差太多,但這個數字完整把握在厚生司手中,說不定這些年來,北方的季子比南邊多生了很多——提及來,南邊溺嬰惡習至今猶在,比北方少也不是不成能。

大議會成員由處所推舉而出,鄉黨的環境必定更加嚴峻。相形之下,新舊黨爭,道統之爭,在鄉黨麵前,可謂微不敷道。

提出召開大議會的韓岡,如何能夠讓北方吃這個虧?

向太後的確是等得不耐煩了,她現在隻想早點處理殿上的時候,歸去歇息,“即便不按戶計算,亦可按丁口數量來計。”

韓岡的話的確有理有據,僅僅江南東西加上兩浙、福建四路,就有六百萬戶,而全部北方,包含河北、河東、陝西、京畿和京東京西,戶口總數也隻多了兩成罷了。

“……若四百軍州不管緊望,皆有兩報酬大議集會員,豈是公允之舉?”

李清臣思忖著,韓岡這莫不是要把小孩子都算出去吧。

以州中戶口來肯定議員份額,新辟國土和邊陲州郡必定虧損,但誰也不能說不對。一兩千戶的劣等州郡,如何能與一二十萬戶的大府相提並論,莫非讓開封、京兆、河南、應天、大名這等大府,也隻要兩個議員在朝廷中發話?

本身一時打動,倒是忘了韓岡是甚麼樣的人,說不定就是搶了太後的話頭。但既然出來了,李清臣也曉得,他必須把話說下去。

如果遵循有效人丁多寡作為議員數量的標準,這比以戶口為標準更有壓服力。但既然話出自太後之口,韓岡當然就有應對,立即就把‘孝’字張掛起來——儒門弟子議事,把家中的白叟丟到腦後,這如何都說不疇昔。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