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清兵將領,我的意義是參將以上儘數斬首,遊擊至千總,先拉到巴東勞改兩年再說,把總以下的小頭子,編入新虎帳練習察看,如果確有改過之心,再分下各連隊效命!”
聽到這兒,劉玄初也在內心稍稍自責了一下,就在幾天前,他也還想著事不成為就投吳三桂呢,那不就成了元帥口中所說的奸臣逆賊?
李元利笑了起來,其他的人物他印象不深,但這個平西王世子麼,因受了金老先生小說的影響,為了搞清楚吳應熊到底有冇有真被閹,他還真詳細去體味過汗青。
吃完飯又去各營中轉了一趟,趁便消消食,明天的事情仍然還多,李元利回了中軍大帳,就叮嚀人去請各軍主將來議事。
“曉得了,大帥!昨晚我們把那些剩下的關寧軍嚇壞了,他們說那些親兵逃脫是想到都城去找平西王世子提兵來為吳三桂報仇,我感覺事關嚴峻,特向大帥稟報,要不要派特勤大隊的人去把平西王世子給處理了?留下來始終是個禍害!”
大興軍的將領們對此冇有甚麼定見,他們風俗性地以為李元利做的決定是精確的,但劉玄初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元帥,門生有話要說。”
吃了幾碗小米粥配鹹菜炒燻肉,李元利感覺滿身又充滿了力量,宿世那副身板因為受過兩次槍傷,隻要熬夜就腰痠背痛,現在好了,熬了兩天隻要睡一覺再飽餐一頓,立馬就滿血重生。
這也是全部國度和民族的哀思!
他站了起來,深深地吸了口氣大聲說道:“啟事隻要一個,那就是我們漢人出了太多的奸臣逆賊!他們甘心投奔東虜,為清廷做鷹犬,攻伐殛斃自已的同胞!”
想到這兒,李元利俄然把劉玄初這名字想了起來,吳三桂屯兵夷陵時,好象就是這個劉玄初寫信奉勸吳三桂,說清廷不成能放回吳應熊,並且吳三桂以一省之地對抗清廷舉國之力,隻宜速戰持久,萬不成停兵不進,給清廷以調兵遣將之機,公然厥後的局勢生長恰是如此。
李元利還在持續往下說:“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在坐的每一小我,都有任務來竄改這類思惟,有任務來禁止這類事情的產生!但是在這亂世當中,光靠仁慈是不會感化彆人的。我們明天放過了這些投奔東虜的漢人將領,那天下人會是一種甚麼觀點?”
“元帥,門生覺得,如果儘斬東虜參將以大將領,今後東虜再和大興軍作戰,必定會搏命力戰到底,到時隻怕我軍要多支出很多傷亡和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