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將軍,錢將軍。冇想到啊,揚州一彆,忽忽半載。我們又並肩戰役了。看來我們還是好火伴啊,一脫手便是個大動靜。此次你們燒了李光弼的軍糧物質,可謂是一戰成名天下皆知了。哈哈哈。”王源哈哈笑道。
曾國忠笑道:“錢老弟當時差點尿了褲子了吧。瞧瞧人家昌齡兄,人家還是個文弱墨客,當時連半個不字都冇說。甚麼叫墨客鐵膽,這便是。”
“恭喜二位將軍了。”一旁的王昌齡笑道。
王昌齡喜道:“相國讀過我的詩麼?”
王昌齡忙道:“如何不記得?不是傳聞他去幽州謀職,安祿山兵變之際不見了他蹤跡了麼?”
王昌齡失態的一把抓住王源的手道:“和相國談詩,真乃慼慼於心,受益匪淺。相國,我要多多和你議論詩文纔好,好久冇有和人如此交心談詩了。”
王源哈哈笑道:“你們倒是會挑。不過神策軍馬隊統帥是柳鈞,他年紀不大,我怕你們不會服他呢。”
“這……大帥的意義是,您是但願他攻城?”曾國忠等三人都有些發楞。
王源哈哈笑道:“罷了罷了,我們也不必相互的吹噓了,能夠和昌齡兄相逢,我非常的歡暢。即便不是因為此次戰事相聚,我也非常的歡暢。因為當年參與詩會之人,活著的已經冇幾個了。能見到一個故交也頗不輕易。”
“那是天然。‘郊野饒悲風,颼颼黃蒿草。繫馬倚白楊,誰知我度量’這是不是昌齡兄的新作?另有:仗劍行千裡,微軀感一言。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王源笑著吟出這兩首詩來。
“多謝相國謬讚。我那不過是空歎徒悲罷了。相國纔是真正的大豪傑。策馬揚鞭,馳騁天下。王某也隻能激揚筆墨紙上談兵罷了。忸捏之極。”
王源嗬嗬笑道:“曾將軍是如何以為的?”
王源點點頭,笑道:“我和二位觀點分歧。我以為大戰頓時就要開端。”
王源道:“我這是率軍兵戈,可冇帶甚麼詩集。我本身這幾年也是江郎才儘,冇寫出甚麼好詩來。不過昌齡兄比來的高文我倒是拜讀了很多,這幾年昌齡兄倒是高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