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九章 沆瀣[第2頁/共4頁]

“四六分賬,我六你四。”王源道。

楊國忠是在戶部度支郎的位置上起家的,他對朝廷財稅支出瞭如指掌。他曉得鹽這一項每年給大唐帶來多大的支出。僅以客歲而言,鹽務一項便給朝廷帶來六百萬貫的支出。這是剔除了製鹽運輸發賣等各環節的純支出。若以總量計算,絕對超越一千萬貫。楊國忠很早就想從中撈一筆,但苦於朝廷的海邊鹽田都有規製,各地鹽井和鹽礦早已登記入冊,每年產鹽多少,發賣多少都很了了,實在是動不了手腳。但如果王源所言的鹽田是真,楊國忠卻有體例從中獲得高額的暴利。

“這便是顛末提煉後的鹽湖的鹽。亮如晶白如雪,更首要的是味道非常的適口。我們吃的粗鹽帶有苦澀之味,而這類鹽卻帶著美味。不信,左相可嘗一嘗。”王源指著那一小灘鹽笑道。

王源心中大動,三言兩語終究套出了這件事的原委,本來楊國忠果然是為了對於王忠嗣而和李林甫聯手行動。

和談達成的一刻,兩人立即規複了謙謙君子的模樣,舉杯互敬,像是冇產生過爭論普通。共同的好處能夠將統統衝突化解,更何況兩人之間不但是此時的共同經濟好處,並且有著共同的政治好處,更是無不成談,無不成處理了。

“這叫甚麼話?”楊國忠愁眉斥道。

王源曉得這纔是重點,楊國忠繞來繞去實在最體貼的是這個。

“甚麼?”楊國忠差點摔了杯子,誰敢在和他分錢的時候反而占他的便宜,這王源的確是瘋了。

本書來自/book/html

體例在楊國忠其簡樸,楊國忠能夠用封閉鹽井鹽礦的體例減少每年朝廷明麵上食鹽的產量。但大唐高低對於食鹽的總需求是不會變的,反而因為人丁和牲口的增加年年爬升。楊國忠便可將鹽湖中的鹽通過官府的渠道摻雜此中停止發賣。如許既不會激發食鹽完善的危急,又能從這塊大蛋糕上狠狠的割下一大塊來。這就比如藉著朝廷的手腕將這些私鹽強行發賣,而贏利卻一文也不會上交國庫當中。因為總賬目上,鹽井鹽礦封閉後總食鹽產量的減少,朝廷從鹽務支出上的減少也無可厚非,朝廷也冇法問責。

王源笑道:“我可冇有怪你。左相給我甚麼我就要甚麼,我至今可冇有對此事發過一次牢騷。左相乃至冇有寫一封信來解釋此事。左相這麼一說,我倒是真的要感激左相給我那些襤褸了。冇準左相給我些上好的兵刃盔甲,我在同吐蕃人作戰的疆場上立下大功也未可知。但彷彿左相感覺這份功績該給王忠嗣而不是我王源。”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