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侍郎高適到!”
“戶部尚書裴寬到!”
隻見梨花館主風十九儀態萬方站在中間亭台的廊下,手中握著一柄紅布包裹的小棒棰,恰是她剛纔敲響了銅鐘。
李邕高低看了王源幾眼點頭道:“少年倒是姣美,但願彆是曇花一現,那兩首詩倒還能夠,不過也冇好到讓人感覺了不起的地步。本日大唐名家雲集,你若要立名,便在本日了。莫讓我們絕望。”
而王源最為存眷的大墨客王維和大書法家顏真卿卻和其他幾名老者被引到中間最大的亭台處落座。幾名婢女立即上好茶水擺在他們身側的春凳上。
王源忙起家來拱手見禮,李適之笑道:“李北海眼裡還能有王源這個名字,看來王源的那兩首詩真的打動你了。”
風十九娘嫣然含笑落落風雅的朝四方萬福施禮,禮畢後朗聲道:“奴家風十九娘在此給眾高朋存候道福,本日各位高朋光臨鄙館,此乃梨花館之幸事,平康坊之幸事。我平康坊大小青館百餘家均感光榮。本館有幸承辦梨花詩會數年,今次最為光榮,不但朝中兩位相國在場,長安城中大名鼎鼎的泰鬥名流也大多在坐,這讓奴衝動的難以言表。”
“梨花館花絳真恭迎各位高朋。”
王源有些目不暇接,耳聽著一個個或熟諳或陌生的名字響在耳邊,眼睛卻冇法將他們對上號,不免有些焦急,低聲問身邊的柳熏直道:“王維是哪一名?顏真卿又是哪一名?哪一名是高適?何人是王昌齡?”
世人哈哈大笑起來。
“翰林院二夫子孟元昌、彭秀中到!”
……
“江寧丞王昌齡到!”
李適之笑道:“兩位見麵就拌嘴,這麼多年還冇變,都年紀一大把了還是如此。在坐長輩們看了成何體統?本日我們但是分歧對外的,倒是先窩裡鬥了一輪了。”
……
王源拱手應諾。
北側亭台上的李林甫麵帶淺笑開口道道:“十九娘,你有此情意,我等怎忍回絕?數十家青館長妓堆積於一起,才藝色均為頂尖之選,這可真是破天荒頭一回。我等逛遍百家才氣見地,冇想到本日能全數看到,如許的功德,秘聞是毫不會回絕的,在坐的諸位也必然不會回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