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應天府,看到應天府繁華似錦,頓時心生留意。本來蘇邁想到應天府衙招聘個師爺甚麼的,成果在應天府衙門口撞見了李清照。
蘇邁當時還覺得李八少在開打趣。當他曉得李八少就是應天府的財神爺時,頓時有點受寵若驚。要曉得蘇東坡固然千古聞名,活著的時候,倒是平生盤曲。不管是新黨還是舊黨都把蘇東坡當作眼中釘。作為蘇東坡的宗子,蘇邁當然也蒙受過很多冷眼。
李八少做事雷厲流行。他把自家的一個大莊園騰了出來,當作應天公學的學府。那莊園極大,可容數千門生。蘇邁當時就被嚇了一跳,覺得這麼大的莊園當書院,招生十年,也招不到住滿莊園的門生。
蘇邁穿上一身素服,跟著趙芷,倉促出了應天府南門,來到占地極廣的義士陵寢。此時李八少黃縱徐慶和一眾有頭有臉的士紳,全都身穿素服,頂著漫天大雪,麵色沉重地祭拜義士。
當然了,更值錢的地盤仍然還是應天府內城。現在應天府百姓早已明白了手中地盤的代價。麵對找上門來的世家大族,寒微的小民卻把腰桿挺得筆挺。
看到蘇邁到來,黃縱和李八少對視了一眼,都有點不測。他們之以是冇請蘇邁,就是怕蘇邁和其他大儒一樣,輕視這些戰死的淺顯士卒,不肯前來祭拜。
逃到應天府的大儒看到如許的氣象,頓時大聲疾呼倫理廢弛,民氣不古。有些激進的大儒更是跑到知府衙門,讓黃縱公佈號令,重新規複跪禮。
站在公學門口,看著不斷飛舞的雪花,聽著城裡連綴不竭的鞭炮聲,蘇邁感慨地說了一句,“此處有桃源,不聞刀和兵。”
和半年前比擬,現在的應天府起碼擴大了整整二倍。固然主城池仍然還是那麼大,但在應天府城外四方,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敏捷地把本來的應天府變成了內城。
應天女學現在已由本來隻要幾十個門生的場麵變成了上千人的大書院。每天上課時候,鶯聲燕舞,美不堪收。當然,很多腦筋冬烘的大儒則是閉目塞聽。
李清照並不熟諳蘇邁。看到一個穿戴儒袍文質彬彬的老者,開口一問,才曉得是自家師叔。聽到蘇邁的籌算以後,李清照當即毫不客氣地說道,“蘇伯伯,何必投身渾濁宦海!現在應天府內書院很多,依蘇伯伯的才學,開家書院,豈不是百世立德之事?”
蘇邁卻不曉得,他的到來的確讓黃縱和李八少欣喜若狂。蘇東坡固然宦途不順,但在天下讀書民氣中,倒是當之無愧的神仙。如果說嶽飛能夠讓天下豪傑豪傑來投應天府。那麼蘇邁的存在絕對能夠讓天下讀書人對應天府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