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一場誤會[第1頁/共3頁]

安世誠的心總算是落在了實處。

盧國公的一張老臉赤紅,世人也各自難堪,讚一通太皇太皇聖明,便各自散開。

可如果不睬不睬,獲咎了世人事小,萬一傳話不及時,誤了事情,太皇太後轉過甚來治了他的罪,他豈不是冤得很。

太皇太後既然已經說了不見,他再湊上前去回稟,豈不是自尋死路。

梁王話鋒一轉:“隻是,皇嫂被臣等曲解,不知何樣的悲傷,臣弟有罪,請太皇太後懲罰。”

盧國公意動,歎口氣,鬆了手。

安世誠強壓回淚意,咬緊牙關,歎道:“叔父說的極是,還會有其他孩子的,既然是‘其他’,那便不是麵前的這個了。我安世誠的子孫,可覺得了繁華繁華使儘手腕,卻毫不能特長足的性命來調換。”

隻是他們若真隨了梁王一同跪去,倒真成了逼宮之勢。

安世誠聞言,立馬起了身,往前一步,雖刀劍架在臉前,仍忍不住伸長了脖子,往裡看去。

陪侍而來的女官便笑道:“諸位大人儘管起來吧。太皇太皇並不見怪你們,她雖姓劉,倒是安氏宗婦,豈會不體貼安氏血脈?大師的心都是一樣的。太皇太後還要措置國事,各位大人也請各回各位,多多為皇上分憂便是了。”

逼得急了,太皇太後發作起來,世人得不了好。

論和天子的血緣,梁王比大多數的宗室要靠近,論軍功,梁王是先皇的左膀右臂,安氏的天下,倒有一多數乃是他打下的,他一人之力,足以頂劉太師父子,故先皇在時,極其寵任梁王,梁王也得以權勢赫赫,光榮非常。

“罷了,皇嫂若不想見臣弟,就請聽臣弟一言。”梁王也不肯難為內侍,便請內侍代言,義正言辭道:“我安氏一族子息本就不豐,當年幾乎破國時,又折損多數,現在不過戔戔幾家,皇兄常常提起,皆心中唏噓。先帝秉承父誌,更是知心庇護安氏一族。當日先帝在時,便死力獎飾安世誠,先帝一貫聖明,臣弟癡頑,便信安世誠必然是至純至忠之人,必不會做失禮於先帝之事,如此,他老婆腹中胎兒便是無辜,既然無辜,想來先帝也厚看到此子能存活於世。故臣弟懇請皇嫂適應先帝之意,以讓安氏子息富強。”

梁王言罷,慎重叩一響頭。

有夙來與之交好的,見狀,忙忙勸道:“孩子犯傻,你也跟著犯起傻來。一時打動,悔怨莫急。這是你府上第一個孩子,格外心疼也是常情,若他有知,也定不肯因他而累及百口。本日就此罷了,隻當為這孩子積福了。何況這個孩子去了,你們還會有其他的孩子,就是為了那些孩子著想,也該行,事沉著。留得青山在,不怕冇柴燒。拘禁的日子很好過麼。”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