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駭的,實在並不是人數多。災黎人數再多,也不能隔絕雄師前行的路。見荷槍實彈架著機槍的雄師沿著公路逆流而上,避禍的人群常常挑選躲到公路邊的郊野裡,固然降落了獨立團的行軍速率,但實在並未形成太大停滯,起碼冇有完整停滯不前。
但公路前提尚可,如果能夠的話,獨立團一早晨就能急行軍超越200千米。
海城至王都,有兩條首要線路,除劉浪挑選的這條行軍線路,另一條由崑山至杭遼城再至常州到達王都的路是數十萬王國軍撤退的首要線路。
他要保衛的,是國土,是民族,但這些人,不一樣是他要保護的嗎?
但是,不算還在北城外埋伏的黑鷹軍步兵,僅是東南西三麵,參與打擊的黑鷹軍步兵兵力就超越了7個步兵大隊,幾近已經超越了黃宿城全城的正規軍兵力。
最慘的是被敵機轟炸後的場麵,常常一家人乃至是一大師族人都被炸死,就算活下那麼一兩個,麵對底子冇法找見的親人屍身,龐大的哀痛的打擊下,常常就那麼傻了呆了癡了,殘肢剩體就那樣丟棄在郊野中,成群的野狗和烏鴉就在郊野中狂歡,悲慘的氣象讓人目不忍睹。
可惜,這世上很多事不是靠設想的。劉浪挑選的行軍線路是由明黃鄉至湖州再路過江白城從化瑞鎮再至黃宿城。
獨立團的軍法,不會因為任何人而能違背,包含最高批示官。
哪怕他早已抱定馬革裹屍之念,但這黃宿城內可有著43軍9000官兵另有400餘黃宿城保安團官兵彆的加上4000餘黃宿城青壯,他們每小我的背後都有一個家,他們全數戰死,看似不過是一萬餘人的捐軀,但常常卻意味著一萬多個家庭數萬人的傷痛。
可駭的,是表現在人臉上對災害的驚駭和麻痹。顛末海城三月鏖戰,這些災黎們落空了房屋,落空了餬口來源,乃至落空了餬口物質,他們獨一剩下的,就是人本身。
硬著心腸連下好幾道軍令的劉浪禁止了他麾下數千官兵們心底的和順,但終究,他本身倒是冇能抵擋住枯瘦如柴孩童渴求食品的目光。
換句話說,劉浪完整能夠設想已經開端大撤退的數十萬王國軍和各種軍器設備將會堵滿那條公路,彆說一天行軍100千米了,那獨立團將會寸步難行,如果遭受敵機轟炸,那更是悲劇中的悲劇。
但,路程,不成製止的被拖慢。
劉浪最擔憂的事終究產生了,在黃宿城內巷戰正式開啟的時候,間隔黃宿城不過90千米的位置,正由海城火線撤退的雄師,湧過來了。